第九十八章:生死状(1/2)

<h1>第九十八章:生死状</h1>

到了第二回升堂那日,府尹劈头便问赵野那方,新证人何在。

林讼师禀道:虽寻着证人下落,可惜彼已身故,无法作证。不过赵野媳妇曾找到证人遗下日志簿册,上头载明伍乞儿未死。

伍大娘在公堂上一径低头静默,不到府尹问话绝不抬头吭声,尤其回避赵野所在方向。当林讼师提及伍乞儿未死,她身子微微一僵。

府尹因问道:簿册何在?

林讼师道:启禀大人,为天运一帮伙计毁坏。事发后,天运那帮伙计逃匿无踪。不过学生找着已故证人遗孀作证。

那寡妇上堂作证,原婉然确实找上她家,翻阅过亡夫记事簿册,至于簿册上写的什么,她不识字,亦未看过。彼时她下厨房烧水,不知怎地昏倒了,醒来后由原婉然那帮人嘴里得知天运伙计找过麻烦。

府尹摇头,如此说来,赵家媳妇与赵野乃系夫妻至亲,有包庇之嫌,又只得她见过簿册,一面之词未可作准。

伍大娘双手合什,悄声念佛。

林讼师道:大人说的是,不过学生这方找着新的人证伍乞儿。

伍大娘念佛声戛然而止,尖声道:大人,我孩子早死了。赵野他们打算拖延官司,晚死一时是一时。

府尹道:休得鼓噪,是非曲直本官自有计较。

林讼师那厢又上禀,己方推论乞儿生病受伤,伍大娘必不忍远离爱子,便雇人盯稍伍大娘。

他们雇了几个梁上君子,这些人专干鸡鸣狗盗勾当,生计所需,小至物事,大至环境,观察变化最是细心不过。这几人分驻在伍大娘几个日常停留处观察,找着一条线索。

伍大娘听到此处,还算镇定,及至林讼师问她,是否日日黄昏进东王观烧香。

她眼神闪烁不定,有些结巴,我烧香烧香碍着谁了?

林讼师道:您故旧街坊邻居都说,从前您鲜少敬神礼佛,何以变了常态?

这我临老改了脾性难道不行?

不,您借烧香确认您儿子伍乞儿安好。

伍大娘尖声道:你有完没完,都说我儿子早死了,这会子人不知投胎到哪块地界去了。

林讼师掉头不理,请府尹根据他早先呈上的证人名单,传召诸人作证。

府尹准请所请,林讼师便先请东王观一位老道士上堂,问他可认得伍大娘,老道答是,近来她日日进观烧香。

林讼师又问,伍大娘烧香可有什么古怪处。

老道答道,伍大娘上完香,插香之前,总格外认真端详炉内线香。

林讼师又传一位少年,让他自报身分,他报了名姓,自称是城南一家客栈伙计。林讼师又问老道士可认得那小伙计,老道士说,这位后生也是观内香客,这阵子天天出现,说来和伍大娘同期开始进观上香。

林讼师问老道士,小伙计拜神时辰可有一定,老道士说了个大致时间,并说总在他离开后一刻左右,伍大娘便来了。

伍大娘原先见到小伙计,面露茫然,待听到老道士提及他上香时辰,神色便不好了。

林讼师又问小伙计,老道士所言是否属实。小伙计被传唤入公门已自不安,再有老道士作证,便承认了。

讼师又问老道士,小伙计上香,可有什么不寻常举动。

老道士说,小伙计上香从不按规矩。道观上香惯常三炷,小伙计回回请十炷香。此外,按上香规矩,插香入炉时,该依序插在炉中、右及左方,并且香与香之间距离在一寸内。小伙计则不然,他将立香分成一到四炷,每日按不同次序,插在炉内东西南北四角。

老道士又说,他教过小伙计几次规矩,小伙计只是施笔香火钱打发,说他自有道理。

林讼师问小伙计,如此上香是何道理,小伙计面露难色,来回以他喜欢这么上香为理由搪塞。

林讼师便道他已知此事内情,亦且掌握证据,小伙计若不从实招来,在公堂上撒谎蒙骗,按律不止问罪,没准要当成从犯发落。

小伙计受逼不过,只得道他受客人指使。

那客人名叫吴安,自言来自定州,旅途染病,带着小厮在客栈赁房休养。为祈福故,他差遣小伙计每日进观上香,叮嘱他在香炉内插香,说是定州独有的祈福方式。

林讼师向堂上禀报:大人,那吴安便是伍乞儿,利用插香方位及次序作暗号,和他母亲确认安好。

伍大娘在旁听着,面色由苍白转作泛青,然而当吴安主仆上堂,她瞥了一眼便转头不看,神色冷淡,如见陌路。

那吴安满面病容,面黄肌瘦,脑袋以头巾盘缠包掩至耳下。他在下人搀扶下进得公堂,见到伍大娘亦面无表情,扫向跪在另一端的赵野,立时咳嗽,头倚向下人肩膀,恰好遮住脸。

府尹让他报上来历,吴安自称姓吴名安,定州人氏。问他因何奇装异服缠头巾,他说那是故乡服饰,况且自己病未大好,头脑忌见风。

府尹教师爷告知他伍大娘状告赵野杀人一案,以及赵野那方指称他乃案中死者伍乞儿。

大人冤枉啊,吴安用一口与京师大大不同的口音喊道:草民素来不识什么伍七儿、伍八儿。

定州距离京师百里以上,按律你行前得在当地官府开路引,注明身分,路引呢?

草民病中疏忽,丢了。不过大人尽可派人去定州详查。

堂下听审的原婉然不由将脸侧向身旁韩一,真教他说中了伍乞儿的招以查明来历为由抵赖身分,并且拖延官司。

韩一轻拍她肩膀。

府尹又问吴案的下人,下人禀道他由牙人仲介干活,只管服侍吴安,并不知其来历。

府尹跟着问赵野,你可认得吴安?

赵野打量吴安,道:禀大人,这吴安与当年伍乞儿眉目有几分相似。

吴安喊道:你生安白造,老子自姓吴,不姓伍。

赵野向府尹道:大人,草民打黑擂台时,曾咬下伍乞儿左耳。

府尹令衙役扒开吴安头巾一看,果然他左耳缺了一大块。

大人,小的幼时教野狗咬去耳朵!伍乞儿辩道,说到野狗不觉切齿。

府尹又问伍大娘,可认识堂上这位自称吴安的男子,伍大娘大声答道:不认识,见都不曾见过。

讼师便传物证,呈上当年伍乞儿打黑擂台捺的十指指印与双手掌印。

伍大娘虽无知,经人指使以生死状状告赵野,依稀猜到每人的指印掌印包含什么可兹辩识身分的特征,因此听说林讼师提出儿子的生死状,立刻伏地便拜。

大人,您别教那讼棍作假哄了去,民妇向天运的归有财讨要赵野的生死状,一并想要回我儿子的那分,当个念想。归有财当时说找不到,没留下。

林讼师传归有财,归有财声称直到上回升堂,他都没找着伍乞儿切结的文书,前些时日打扫旮旯儿找着了。

堂下原婉然等人心知肚明,归有财一直握有伍乞儿的生死状。

当诬告官司主谋向归有财索买陈年生死状,归有财直觉其中有猫腻,便留了一手,藏起相干证据,包括赵野对手伍乞儿的生死状。他寻思靠这些物事,没准还能再赚上一笔。

果然稍后有人找上门,索要相关证据,然而来者是金金旺。

归有财父亲和金金旺的祖父属同辈,两人都由市井小卒白手起家,两家赌坊曾经很是竞争过一阵子。金金旺祖父做生意放长线钓大鱼,而归父只管眼前几尺地,日子久了,金家发达,归家一年不如一年,当天运传至归有财手里,业已亏空不少。

屋漏偏逢连夜雨,归有财染大病,药钱花费甚钜。他为了还债,并且在身后给家人留下一笔安家银两,不得不转让赌坊。

归有财因此对金家百味杂陈,他从小耳闻目睹归金两家赌坊争雄,自家教金家渐渐甩在后头,再也追不上人脚踪,妒恨不已;再者,金家财力吃得下天运,做买卖还公道,他表面对前来议价的金家人冷淡以对,其实作梦都在恳求金家赶紧接手天运这个烂摊子。

但金家迟迟未就收购赌坊一事给出准话,教归有财好似救火没水,成日干着急,原有郁恨跟着翻倍。当他遇上金金旺这个金家嫡孙上门搜求证据,当下决心不赚钱了,只丢出边角料讹银整人,出出憋了许久的恶气。

本章节未完,点击这里继续阅读下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