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接下来,开春种豆子。

因为种豆子养地。

但种什么豆却是需要讨论一下的,毕竟还要考虑豆子种出来能吃,或是能够销售。

哈毛这边的人认为,他们对种鹰嘴豆有丰富的经验。

鹰嘴豆,也是豆子。

这个,可以讨论。

在休息的时候,有人在这个旧农场发现了好多地坑。

而且保存的极好。

一位哈毛这边的人就提议:“听说你们夏国也会烤馕,我们的烤馕非常不错。”

塔毛的人表示:“我们的馕更有物色。”

这话题一提及,结果在场的都表示,他们烤馕都是一流的。

来自天山的几位挽袖子,准备上场展示一把,夏国天山的馕,当然还有烤包子。同时,这几位来自天山的农业技术员还表示:“我们有十八种馕。”

真有这么多吗?

不急,反正大家要在这个农场待上好多天,带来的面粉也足够多。

一试便知。

第一七二四节 厂长又开新店了

馕!

配上烤肉。

再来一点青稞酒。

配上一些葡萄干,最后用奶茶收尾。

最终,也没有分出来,到底谁家的馕最好吃。

反正,没剩。

这酒一喝,哈毛、乌毛等几家,对天山这边过去的农业技术员,更加的亲近了。

好似兄弟。

语言上,天山这边的人说他们当地的族语,勉强还能沟通,虽然有些用词与语句上区别不少,大味道相通。

吃完饭,天山这边的农业技术员拿出工作的本子,继续他的研究。

这小本本上,用了三种文字。

夏国语、毛熊语、天山哈萨语。

哈毛这边的农业技术员看到这小本本,很感兴趣。

拿出纸笔过来抄。

因为,这小本本上有一些毛熊语与天山哈萨语的对照。

哈萨语,其实有三种。

毛熊曾经用过西里尔哈萨文字,天山用的是传统哈萨文字,也整理过拉丁哈萨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