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一套带有古人标注的《四书》,还有一本《板桥集》。

大体看了一遍,张俊平基本有数,“大爷,您这些书,我全都要了!”

“你……都……要了?”老人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这些书拿出来,并没有想着真能卖掉。

老人要的这个价,就不像真心要卖书的人。

“对,我都要了,您家里要是还有,我也要!”张俊平咧嘴一笑,很阳光。

“这里一共是三十七本,你给三百七十块钱。”

“大爷,我给您四百块钱,您这镇尺一块给我呗!”张俊平笑道。

老人盯着张俊平看了一会,然后咧嘴一笑,“镇尺不卖!”

“别啊!大爷,价钱好商量,你这都摆出来了,哪有不卖的道理?”张俊平赶紧劝道。

“这一对镇尺,是明代和田玉暗雕俞伯牙遇钟子期。

先不说雕工如何,你看一下这玉质,这可是仅此羊脂玉的上等白玉

再看这雕工,这把尺伤是俞伯牙月下弹琴。

这把尺上,则是钟子期山上听音。

人物传神,线条流畅……

这样一对镇尺你说值多少钱?”老人笑着反问道。

“您老是行家,您干脆就直接说多少钱能割爱。”张俊平知道对方是行家,想捡漏是不可能了,只能用钱砸。

“这些书,加这对镇尺,一千块钱。”

“五百块钱!和田玉,一等白玉,在和田一百块钱能买一斤。

这雕工确实不错,可你这镇尺没款,所以这一堆最多给您五百块钱。”张俊平直接拦腰一刀。

“大爷,我看您穿着打扮,也不像是包袱客,这些应该是您自己的藏品。

之所以拿出来,应该是遇到难处了。

您这些书,在这儿,甭说十块钱,就是五块钱都卖不出去。

这个您应该也有体会。”

“小同志,你想说什么?”可能被张俊平说到痛处,老人皱眉问道。

“还是刚才那句话,您这些书,我十块钱都要了,不讲价,不是因为它们值这个钱,而是对书的尊重。

镇尺只是雅玩,所以我该讲价,就得讲价!

这镇尺,拿到文物商店最多也就给您一百块钱吧,我给一百三不少了。”

“小同志,你很会说话,也很会讲价。

但是,五百肯定不行,你要的话最低六百块钱,再少就算了。”老人笑了笑,固执的说道。

“行吧!就按照您说的,六百就六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