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七零新婚夜:甜夫十项全能 第55节(1/2)

不知不觉间,他们在京大,也已经度过了两个多月了,这两个多月,两人都过得非常精彩,忙学习,忙社团,还有忙赚钱,以及小杂院的人情世故。

这两个月,霍飞宁给外婆写了两封信,给张老师写了一封信,最近收到了张老师的回信,张老师说她看了周琛九写的诗,太厉害了,一直以为霍飞宁在文学上有更高的造诣,没想到却是周琛九先出名,而且写的诗歌各类风格都有,有深刻的,有抒情的,有轻松的随意的,也有悲苦的,周琛九的思绪很放飞,想象力很丰富,他用的比喻,还特别的奇特,个人风格很强烈,只消一眼,看过他诗的人,就能看出,哪些诗句一定是出自他手,哪怕类型不一,但是每一篇,都有他独特的风格在的。

霍飞宁对此却并不意外,她早就觉得周琛九特别厉害,周琛九的文字和本人反差却挺大的,为人很谦虚,文字很张扬。

霍飞宁和周琛九一起写信给婆婆他们,也收到了他们的回信,得知了周琛九的姐姐离婚了的事情,周冬雪不仅离婚了,还让郭家大出血了一笔,因为郭子峰被捉奸在床,离婚后,周冬雪带着女儿一起住在了周琛九和霍飞宁的家里的空房间里,还把他们门口的自留地给收拾了,种上了菜。

周琛九的大哥大嫂又添了一个儿子,二嫂也生了,生的也是儿子,现在大嫂在队里当会计当的顺风顺水,不过已经有消息说,以后生产队要解散了。

已经有地方在推行了,他们听说有一个地方生产队独自分田到户了,他们大柏生产队也有人开始闹着想分田到户,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嫂黄秀梅在信里说,很担心他们也这样,那生产队就要解散了,她这个会计就没得当了,但是同时又很期待分田到户。

因为这样一来,就是自己做多少得多少了,多劳多得,不是按照公分算了,所以她很纠结,既希望可以分田到户,又希望自己不丢工作。

大嫂的信是写给霍飞宁的,他们都写了放在一起,寄在同一个信封里,这样可以省邮票费用,霍飞宁看完大嫂写给她的信后,鼓励她好好表现,争取可以留在村委会,到时候她就是村干部了,村里的会计,比生产队的会计还要厉害呢。

周琛九则写信问王兰,暑假要不要过京市来玩,让爸爸妈妈一起来玩几天,反正他们都没有来过京市,王兰收到信后,听他们念完内容后,高兴的不得了,不过出于多种考虑,还是没去,虽然她真的很想去。

一来,有孙子要带,二来,她去了这不是给儿子儿媳增加负担吗?去了就要花钱,到时候吃饭住宿都是麻烦,只得算了。

霍飞宁和周琛九商量这次暑假回不回家的事情,其实他俩都不太想回去了,才出来几个月,他们想等到寒假再回去,回去直接过年。

这样也有时间搞自己的事情了。

自从周琛九的诗刊集正式出版后,他有了稿费,这可是正当收入,而霍飞宁,也想趁暑假在京市,做更多的事情。

这里有图书馆,回家后就没有图书馆了,一来一回也特别麻烦和辛苦,到时候过年又要回去,暑假他们文学社还有几个活动要举办,所以最后他俩还是决定不回去了。

文学社社长见周琛九的诗刊集那么出名,他也急了,他让霍飞宁好好干,争取让他们的文学社也那么出名,到时候他们也被刊登出书,那是何等的荣耀啊!

正好趁暑假好好整理一下思绪,写出好稿件出来,身为文学社副社长,霍飞宁肩上的担子也很重,她也想着不能光写自己拿去投稿的,文学社里也要教稿子。

而且万一她投出去的稿子刊登了,被社长等人看到了,人家会怎么想她?藏私,有作品拿去外面投稿,不在社内发表。

所以霍飞宁打算以后优先给社团供稿,霍飞宁负责他们班的板报,她花了很多心思做板报,专门划分了一个板块,放他们文学社的稿子。

霍飞宁自己都没想到,逼自己一把后,她能那么高产,越写越顺,越写越多想写的,灵感源源不绝,板报的内容也一直在更新,一个星期她交了四篇稿子,每一篇的都有一万多字,长的有差不多三万字,有一篇被xx日报选中,刊登在了报纸上,霍飞宁他们文学社也出名了。

随后霍飞宁又有一篇稿子被另外的报社选中刊登,霍飞宁开始慢慢展露头角,与此同时,好消息接踵而来,霍飞宁被故事会退稿的那篇稿子,被人民文学录用了,而后给另外一个报社投稿的稿子,也被录用了。

霍飞宁想着,他们还用做什么生意啊,光写稿子,都占去了所有的课余时间,剩下的时间,他们还要休息,还要散步,还要读书,实在是没有精力做生意了。

果然还是周琛九有先见之明,发展下线,不用自己出面,还可以拿钱,等到彻底放开后,他俩还是去做供货商吧。

:在热爱的领域上,发光发热!

忙忙碌碌间,就这样来到了暑假。

霍飞宁在文学社认识了不少学长学姐,都是一群热爱文学的人,他们社长是一个大二的学长,叫顾宇君,此时正在激烈的跟社员们讨论,讨论联合出版社,把他们社团的稿子发表出版的事情。

当然了,不是每一篇都能出版,要给出版社主编看过,先由社长看过一遍,筛选过后,再给出版社主编看,如若有看中的稿子,直接就收录出版了,到时候作者那里,会写明是出自京大中文系文学社社员的稿子,他这个当社长的,多光荣啊!

其实这就算是插队投稿了,还是团队投稿,一般报社收稿的多,出版社都是直接出版长篇小说,或者是某某文集,单独一个人的,还得是已经出了名的,但是顾宇君还是想努力一下,万一他们也成了呢?

顾宇君说完后,问霍飞宁,有没有什么要补充的。

霍飞宁便说了自己的想法:“出版社要么是出版整本书籍的,要么就是我们跟九歌诗刊一样,直接做成刊物出版,这样的话,我们就要自己收录稿子,自己整理成册,然后刊物的名字也得有,所以首先得起个名字,然后就是规划,是月刊,还是季刊,目前他们九歌那边是季刊,我们人其实也不是很多,而且我觉得季刊比月刊好,毕竟我们还有学业要完成,没那么多时间去搞这个,而且重在质量,不是数量。

还有就是,灵感这种东西,不是随时随地就有的,所以月刊的话,供稿可能又赶不上,既然做了,就必须要有存稿,不能断对吧,不然咱们的刊物做不起来。

所以我的建议是季刊,我们自己整理好稿子,一本收录大概十到十五篇左右的稿子,一年发四本,春季刊,夏季刊,秋季刊,冬季刊。

然后呢,我们还得要个主题,就是定位,我们的刊物,定位是什么?是青春文学,还是纪实文学,还是综合性的?这些都制定好,然后精挑细选稿子,再呈送给出版社,如今我们文学社也算小有名气了,出版社那边也知道,如果稿子再没有问题的话,我觉得成立刊物是没有问题的,当然了,这个还需要学校的帮助。”

文学社的社员们都竖起了耳朵,听着霍飞宁的话,纷纷在心里感叹,还有这么多事情要做呢,他们以为就是直接写好了,给出版社那边看,然后过了的话,就可以出版发行了呢。

顾宇君也想过这个问题,问题这样的话,这就是直接出刊物了,这当然好,但是感觉很难啊,不如他那样直接给出版社供稿好,还有稿费,成立刊物的话不止是费时间,费脑力,还要金钱,没有那么容易。

他一直觉得周琛九他们诗刊可以发行,就是因为运气好,还有是因为他们诗刊是第一次创办,然后中文系教授看后,帮他们印刷出来了,寄给了其他高校看,所以名气才那么大,学校才出面,有教授和其他几位老师美言,所以学校给搞定了,直接出刊了呗。

“这当然是好事,不过,这样吧,资金方面,我来想办法,那个,飞宁你和教授熟嘛,你去帮我们问问,而且你家周琛九有经验,你多取取经,看看是怎么办成的。”

“嗯,我们先问问学校吧,至于资金什么的,谁出,谁来审稿,初审终审,还有录用作品,有没有稿费,稿费怎么算,这个我们大家都可以提意见,然后再商量,现在最重要的是作品,拿出好作品来,我们至少要有一期的稿子,终审完毕后选中的可录用发表的稿子,至少要有十二篇,然后交给学校那边看,还要讲明我们刊物的宗旨是什么,立意是什么,读者群体是哪些,出刊后,收不收费?多少钱一本?初始资金有多少?这需要一个详细的计划书,计划书我们现在开会讨论一下,到时候我写出来,社长你也可以写,到时候我们再讨论,有了完整的计划书和稿件了,再去找老师,找学校,才更有底气更可能成功啊!”

文学社里忽然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顾宇君带头,眼神热切地看着霍飞宁,这简直说到他心里去了!

还有很多他没有想到的点,也被她想到了!

难怪都说第一届考上来的大学生,是最有真才实学的,个个都是天才呢,这头脑,这语言组织能力,真的不错,而且考虑的非常周到。

顾宇君等人都夸奖霍飞宁,此时是下午,他们在文学社时,都是选的下午大家都下课了,或者没课的时候来的,周琛九正在外面等霍飞宁,他已经站了很久了,对于霍飞宁刚才说的话,听得一清二楚。

周琛九面带笑意,靠着墙站在窗户旁边,顾宇君先看到了周琛九,然后才看了看外面的天色,都快天黑了。

顾宇君才恋恋不舍的决定结束这个会议,然后让大家明天中午过来继续开会,顺便提醒霍飞宁。

“学妹,周同学在外面等你呢。”

霍飞宁立刻回头看向窗外,一下就看到了周琛九,霍飞宁开心的露出笑容,朝他招招手,走了过去。

“你来多久了?怎么不去教室等我,外面冷死了!”

周琛九笑了笑,“还好,不冷,可以回家了吗?”

“可以了。”

本章节未完,点击这里继续阅读下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