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今天肯带他们前往养元谷,萧光就已经是在尽当年的同门之谊。

萧光虽与潘采不熟,但与当年的十八位同门还是很熟悉的,见面之后互道如今这些年来的经历以及如今情形,亦有颇多感慨。

按照定风潭《历代弟子族谱》所录,宗门覆灭时共有正式修士二十四人,掌门鲁慕白当场身亡,余者四散,王衍长老几年后也去世了。剩下的人如今都来到了非索港少,又多了一位潘采。

这些人中以萧光的年纪最大,当年的门中地位也最高,他今年已有五十五岁,潘采年纪最小,今年是三十五岁。

除了萧光等三兄弟与潘采之外,其他人皆已成家立业,这其中还有三对是夫妻。他们各有各的营生,无论是哪行哪业干得都挺不错,有的看似平凡无奇其实颇有身家,有的在当地已经算是很有影响的成功人士了。

他们也都有孩子了,下一代中最大的已经毕业参加工作,最小的则刚刚上初中。萧光原本很想问问,他们平时互相联络帮扶也就罢了,但为何还受潘采的撺掇,抛家舍业的,万里迢迢跑到非索港来参合这种事?

等见了面之后,互道这些年的经历,又共同回忆起当年的修行生涯,萧光便没有再问了,他多少也能理解这些师弟、师妹们的心态。

他们都不是一般人,在各行各业都能混得很好,哪怕不求富贵显达也足以衣食无忧,至今都在享受当年的宗门余泽,对此充满怀念。

已经覆灭的定风潭,不仅是维系他们之间一条共同的精神纽带,也是潜意识中证明自我价值的一种象征。这些人的素质与天赋当然都是极好的,否则也不可能被定风潭尊长看中,收为弟子、传以秘法并培养成正式修士。

在定风潭得到的一切,也是他们这二十年来安身立命的资本保障。假如是从未有接触过修行的普通人也就罢了,已经亲身见证过这一切的修为有成者,是不可能割舍的。

他们所怀念的,并不一定是已经覆灭的定风潭,而是那样的经历、环境、身份、同伴……等等感受与状态,代表了无法割舍的人生。

这一批人的心态,和潘采并不完全一样。潘采已有大成修为,假如他能拿回定风潭当年的遗物、重建一派宗门传承,当然是最好不过。

就算达不到目标其实也不必太过失望,至少他们已经重新有了组织,没有定风潭遗,物难道就不能另建一派宗门吗?

所以哪怕就当一次异国游也行,抽空出来玩两个月、换个身份见证一番世事,他们仅是重新聚在一起做这件事,就多少找回了一点当年的感觉。

很多人都是来给潘采这位小师弟站台的,很多人甚至已经做好准备,假如需要付出代价,他们可以尽自己的能力集资,花一大笔钱把东西买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