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节(1/2)

<dt css="rd">

&esp;&esp;她伸出手盖在陛下唇上:“陛下不许再说了!”

&esp;&esp;姜雪漪的性子一贯温柔沉静,很少有这样羞涩娇柔的时刻,如今两人闹在一处,殿内气氛尚好,沈璋寒也觉得愉悦。

&esp;&esp;他十分受用,自然什么都纵着她,任由她捂着自己的嘴半晌,才含笑问着:“棠妃娘娘,朕不敢说了,可否放开朕了?”

&esp;&esp;姜雪漪只好松开手,又抽出锦帕替陛下擦了擦嘴,弯眸道:“既如此,这回可就饶过沈郎了。”

&esp;&esp;说罢,她正色道:“若无大事,不至于避开人,臣妾斗胆问问,陛下是要和臣妾说什么要紧的事吗?”

&esp;&esp;提及朝政,沈璋寒才缓缓收了笑容,嗓音淡沉:“是你父亲的事,朕想同你说说。”

&esp;&esp;姜雪漪忙起身屈膝,颔首道:“父亲在朝为官,与父亲相关的事想必也和政事关联,宫规言后妃不得干政,臣妾时刻谨记于心,不敢妄言。”

&esp;&esp;沈璋寒抬手将她扶起来,温声道:“虽是如此,但朕准你和旁人不一样。”

&esp;&esp;“你是朕的棠妃,你父亲也算是国丈,既是朝堂事也算家事。这件事朕想了许久,本就打算说给你听。”

&esp;&esp;有陛下此言,姜雪漪才顺势起身,坐到了一侧去。

&esp;&esp;“自从去年年底边疆传来与魏国起战事的军报以后,朕一直忙于政务,除了战事吃紧不可小觑,更因攘外必先安内,许多事牵一发而动全身,不好处理。”

&esp;&esp;”先帝在时朝堂混乱,势力驳杂,虽说朕登基这些年一直有心扶持近臣,清理朝堂,肃清官场。可势力之间彼此通婚多年,盘根错杂,权利交错,尤其而今边疆大战涉及不少钱粮,更是阻力重重。”

&esp;&esp;沈璋寒缓缓道:“即便是现在朕可用的近臣里,也并非人人都没有私心,人人都是忠臣良将。”

&esp;&esp;“但你父亲和你大哥哥,是个可用之材。”

&esp;&esp;听到这儿,姜雪漪浑身一震,屏住了呼吸。

&esp;&esp;“你二哥哥投身边疆,为国征战,你父亲和大哥哥在朝为官,也是一身清正。朕阅人无数,知道手下这些臣子的秉性如何,若想趁机整顿朝堂,身居高位者往往得为人榜样。不仅需要人品端方,为人信服,更能收拢一批有心清正朝堂的臣子。”

&esp;&esp;沈璋寒顿了片刻,淡淡道:“扶持朕登基的老臣和家族是不少,但适合做这个人的,还是你父亲。”

&esp;&esp;姜雪漪斟酌片刻,迟疑道:“得陛下如此信任,是父亲和整个姜氏之幸,只是这些终究是政务,臣妾毕竟身处后宫……”

&esp;&esp;“是父亲不愿意吗?”

&esp;&esp;沈璋寒默了几个呼吸,沉声道:“你父亲为人刚正不阿,最是清廉忠勇,朕原本在早朝时就提了此事,不想遭到许多大臣反对。”

&esp;&esp;“那些臣子说来说去,无非是说——”

&esp;&esp;“棠妃太过受宠,又有亲生的皇子,姜氏一族若前朝后宫都太过鼎盛,日后恐有外戚之祸,有害沈氏江山。提议朕另选他人,如今朝中陶尚书和你父亲的呼声都不小。”

&esp;&esp;“朕相信你父亲的为人,自然更属意他。可你父亲担心自己担此重担,若有朝一日行差就错导致朕的猜忌,会害了你。”

&esp;&esp;沈璋寒眸色深深,却有些不易察觉的钦佩:“你父亲此人过分刚正,许多时候说话不如其他臣子圆滑。虽能力极佳却容易得罪人,难以在朝堂上长久立足,但朕偏喜欢这样的臣子。”

&esp;&esp;“可即便是这样一个一心为国为民的好官,明明有更好的机会却甘愿为了你放弃,他实在是很爱子女的。”

&esp;&esp;一字一句听下来,不知不觉间,姜雪漪早已热泪盈眶。

&esp;&esp;她连声音都在微微颤抖,想起父亲便觉得哽咽,再度起身跪了下去:“臣妾替父亲多谢陛下信任。”

&esp;&esp;沈璋寒轻笑了声,把她扶起来:“朕同你说这些,就是为了让你修书一封给你父亲。”

&esp;&esp;“你父亲若知道朕同你说了这些,便会明白朕的心意,那些所谓顾虑自然烟消云散。”

&esp;&esp;他垂眸,漆黑的眸底带着孤注一掷的决绝,显然这个决定于陛下而言绝不是轻易做下的,而是数次深思熟虑的结果:“朕打算让你父亲特任正二品尚书令一职,总领群臣,左右仆射都要向其汇报政事。”

&esp;&esp;“潋潋,朕不怕给姜氏权利,但希望姜氏,也别让朕失望。”

&esp;&esp;第144章

&esp;&esp;七日后, 陛下在朝堂上正式特任姜尚书为正二品尚书令一职,引朝野轰动。

&esp;&esp;对有真才实学,敬佩姜尚书风骨之流无疑是一件大大的好事, 可对于那些盘踞在朝中吸血的贵族们却不是一件好事。

&esp;&esp;若仅仅只是普通的调任或升迁绝不至于此, 最特别的是尚书令之位已经许久不曾真的有人坐上了,这个职位早在数代前就已经成了一个虚衔。

&esp;&esp;本朝官职里, 有实权的最高官职也在从二品,为尚书左右仆射,这就已经是朝臣权利的顶峰, 如之前权势通天的六部尚书也只是正三品而已, 再往上便只有荣誉品级,如太子太师这般,一般来说只有尊贵并无实权。

&esp;&esp;可一旦重启尚书令一职, 那便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位同宰相,是真真正正的号令群臣,和之前的刑部尚书不可同日而语。

&esp;&esp;也正因如此, 此事陛下一旦一锤定音选择了姜尚书,所带来的连锁反应可是不小,不管朝野震动,就连后宫也是如此。

&esp;&esp;有棠妃这么个得宠又生养了皇子的嫔妃在陛下身边侍奉着,其父亲姜尚书又成了尚书令, 如此一来姜氏满门荣耀, 权势荣耀都登上了顶峰。

&esp;&esp;有人欢喜有人愁,未央宫热闹非凡的时候, 自然就有人冷冷清清,人与人的悲喜从来都是不相通的。

&esp;&esp;-

&esp;&esp;凤仪宫内。

&esp;&esp;皇后看着手中的信纸, 愤懑让她几乎无法冷静,额上连青筋都在突突直跳。她强忍着要将信纸揉烂的冲动,金灿灿的凤尾寇甲在桌面上划出深深的痕迹,生硬道:“沉住气,本宫还要怎么样才能沉得住气?”

&esp;&esp;“仅仅是在后宫给棠妃宫权,给她尊贵也就罢了,陛下连她的母族都如此优待。是不是改日就该把本宫的后位免了,干脆也给了棠妃罢了!”

&esp;&esp;陛下分明是如此英明的一个人,怎么会不知道一门独大的风险?

&esp;&esp;即便是当初的丹妃,她得宠了那么多年,陛下也绝不会因她误了国事。棠妃究竟灌了什么迷魂药,能让陛下一再破例。

&esp;&esp;尚书令……尚书令是何等尊崇的职位,能够号令百官。棠妃的母族如今更加显赫,往后人人避让,岂不是连她这个皇后也得看她三分颜色!

&esp;&esp;处心积虑这么多年,整个赵家奉献了这么多,到头来什么都是一场空,竟比不得一个女人在陛下心中要紧。

本章节未完,点击这里继续阅读下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