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皇后道:“你们都是圣上身边最亲信的臣子,我所能仪仗的,也不过是众卿家的忠心。”
&esp;&esp;陈镇叩头道:“我等何德何能,蒙皇后娘娘如此信任。娘娘有何旨意,老奴定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esp;&esp;皇后问道:“陆指挥,城门关了没有?”
&esp;&esp;陆耀道:“圣上在巩华城,城门便视同宫门,入夜即锁,只有持宫里办事的腰牌,才可自由出入。”
&esp;&esp;皇后点点头,深深叹了口气,眼睛扫视了一圈众人,正色道:“诸位卿家,你们议一下,今晚这城门,开还是不开?”
&esp;&esp;话音落地,众人都沉默了。皇后将身体靠在椅背上,坐得挺拔了些,一字一句地说道:“言者无罪。”
&esp;&esp;陆耀率先开口道:“回娘娘的话,外臣非召不得觐见,这是我朝开国立下来的规矩。便是太子,也不能例外。臣以为,不能坏了这个规矩。”
&esp;&esp;皇后点点头,又看向黄淮。他沉吟片刻,说道:“臣附议。太子见行宫这里生了变故,忧心圣上安危,是好事。只是皇宫重地,决不可擅入。如今圣上贵体欠安,便是皇后娘娘在此主事。娘娘英明睿智,自有决断。”
&esp;&esp;皇后苦笑了一下,眼光转向陈镇。陈镇道:“娘娘,百善孝为先,我朝亦以孝治天下。太子是至孝之人,圣上和娘娘是他的父母,也是最亲最爱之人。如今他前来探望父母,便是寻常百姓家中,亦无不见之理。”
&esp;&esp;皇后问道:“那陈公公以为?”
&esp;&esp;陈镇道:“臣以为,可以让太子一人,带着詹事一人,到此处来探病,以解孝思不匮之义。”
&esp;&esp;他这话说得入情入理,皇后听了,若有所思。方维忽然趋前叩头道:“皇后娘娘,臣亦有一言,请恕臣斗胆。”
&esp;&esp;皇后道:“你讲。”
&esp;&esp;方维说道:“昔日圣上召见臣,曾考较臣学问,举的便是《孝经》,臣答曰,出不负君,移孝作忠。圣上乃是天下人的圣上,太子亦是天下人的太子,自当先全君臣之礼,再续父子之孝。圣上曾问经于陶道长,答曰“二龙不相见”。圣上乃是真龙,太子殿下亦是潜龙,二龙相遇,必有一伤。如今圣上龙体有恙,皇后娘娘聪慧警捷,请明断。”
&esp;&esp;皇后悚然动容,颤抖着取了杯茶喝了两口,眼光又看向珠帘后的床榻。陈镇道:“娘娘,国朝六飞在狩,则必有居守。昔日成祖皇帝巡幸北京,皇太子即在南京监国,此乃成例。今圣上龙体违和,便是上天庇佑,康健有日,一朝一夕之间,也怕政务繁忙,累了圣上。何况天下之务,所系甚重,军机要务,拖延不得。刚才方公公说得好,圣上乃是天下人的圣上。皇后娘娘身为国母,自当为天下万民计。”
&esp;&esp;皇后又犹豫起来,咬着嘴唇只是不语。
&esp;&esp;忽然外面有小内官来报,皇后道:“叫他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