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2/2)

其次,那枚玉簪到达伦敦之后涉及一场命案——说到这里,就得称赞一下夏洛克的编故事的能力了。在他的故事里,范库是一个走私犯,因为私藏玉簪被走私团伙灭口。不得不说夏洛克编故事还是有点天赋的,或者说他敢于凭借一丁点微不足道的线索臆测出整个线索链。他当然不能凭借这点臆测去说服苏格兰场,因为他并没有证据,但忽悠一下大英博物馆的人还是没太大问题的。

其三,中国一直在进行“海外文物返流”工作,有不少在清末因战争而流落海外的文物,在近些年不断地被中国政府回购或者返流。

实际上,第三点才是中方大使馆干脆利落地借出那位大校的原因。如果这件事儿成了,他们随后就能立即继续启动文物返流工作——反正这类工作到最后都要汇总给国家宏观调控,与其他中方博物馆交接并互相协助——如果这事儿不成的话,这也十分方便他们一推二五六,表示不知情。

毕竟那只是个武官,又不是专门负责这方面工作的官员,不是吗?到时候说一句私人行为,轻描淡写地就能盖过去了,反正此事又不涉及什么国家大事。这主要是方便中方睁着眼睛说瞎话。

这还算是中方给雪莉·李——或者说,给她哥哥迈克·李面子了,不然哪有那么大方。

而对大英博物馆来说,所谓的返流文物,真要说起来还是比不上“妨碍中国追查走私团伙”与“玉簪涉及苏格兰场命案”这件事儿更大。大英博物馆说到底只是个博物馆,虽然在世界范围内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他们也不愿意招惹上大事儿。

而事到如今,反而是夏洛克话锋一转,表示可以借着与大使馆商谈“文物返流”为借口,遮掩过去“大英博物馆与中方高度关注的走私团伙勾结”,其条件不过是将玉簪送到苏格兰场刑事鉴识部去“暂时鉴定”,并解决“玉簪涉及被苏格兰场关注的命案”一事……

于是此事进行地异常顺利。中方“负责人”本就是个虎皮大旗姑且不论,英方绝对不乐意声张,顶多只配合一下返流工作,而夏洛克则暂时得到了那枚玉簪。

——这就是聪明人的行事手段。

夏洛克悠然自得地从大英博物馆的正门走了出来。他仍旧是那副样子,消瘦高挑,风度卓然犹如一柄锋利无匹的战刀,不沾丝毫烟火气。刚刚时而温和微笑时而冷酷压迫的一张玲珑面具从他那张冷隽如雕像的脸容上褪去了,就像轻轻松松地摘下了一张七情六欲的假面,独独留下他那红尘炼狱中纯白到刺眼的本真。

他呼吸了一口伦敦寒透心扉的冷空气。此刻他的头脑异常清醒,就好像每一次与雪莉下棋的时候,刚刚走完一步不易引人察觉的布局一样。刚刚经过的事情,在此时此刻都褪去了鲜明的色彩,化作了单纯的几行描述与线索,安放在他的头脑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