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凤梅不同意,刘芬急的满头汗,于奶奶嘀咕着:“孩子大了总要断奶,现在拆开了最好,不伤亲戚的情分。”
人都是会变的。
于奶奶比别人的感悟都深,她这一生,可是遇到过太多的例子。
不说批斗她让她扫厕所的丫鬟吧,就说季淮辛,那会儿在北平念书的时候也是热血青年,一无所有的穷学生一腔都是学以报国的想法,贫穷和困苦都能忍受,人也单纯,接到于奶奶的资助还特别不好意思。
后来有地位了,拖家带口有了羁绊,最初的热忱可能还在,做事却有了顾虑。
瞻前顾后。
既不敢对于奶奶伸出援助之手,也不敢坚定的让季雅跟着汤宏恩住牛棚。
这就是人处在不同时期的变化,再现实不过。
于奶奶是看穿了这些才觉得夏晓兰做的对,亲兄弟明算账,现在大家能一起赚钱,当然是你好、我好、大家都好!
如果不赚钱呢?
生意亏本了,政策变了呢?
到时候,一团和气的亲戚情分,难免会发生变化。
嘴上不抱怨,心里都有想法。
于奶奶觉得分开最好。
本来是夏晓兰自家的事,于奶奶拒人于千里之外才不会乱发表意见。但夏晓兰要接于奶奶一起去京城,按于奶奶的老思想,她和母女俩就不是简单的租户和房东关係了。
连二七广场的小楼,于奶奶也是要给夏晓兰的。
若是找不到她儿子徐仲易,夏晓兰就相当于给她养老送终的,于奶奶很维护母女俩的利益,她别的忙帮不上,这种时候就要轮到她来说不中听的话了,反正她是个什么样的性格,大家都知道,李凤梅要生气,就生她的气,于奶奶怼别人的想法根本不在意!
于奶奶这话果然是让李凤梅当头一棒。
以后她和晓兰母女会因为生意矛盾而扯皮?
李凤梅自己不太信。
刘勇也不可能的。
她儿子刘子涛就更不可能,非得捏死这忘恩负义的臭小子不可。
但是她娘家人会不会挑拨?
夏天的时候李凤梅回过娘家一趟,对涛涛姥姥出手大方,娘家人一追问,没忍住把在商都做生意告诉了他们。知道她生意是和晓兰母女合伙的,涛涛姥姥倒没说啥,李凤梅的嫂子很想到服装店帮忙上班。
两个店员干得好好的,李凤梅为啥要开除店员换娘家嫂子来?再说了,这店也不是她一个人开的,她当时就是这样回覆娘家嫂子的——娘家大嫂不高兴,还说刘芬离婚后全靠刘勇帮衬,现在能有啥意见不成!
李凤梅当时就发了火。
她觉得自己态度很坚定,被于奶奶这样一说,李凤梅都开始怀疑自己了。
“我和你大哥商量下再说!”
生意要一直搅合在一起,是不是拖累晓兰了?李凤梅得搞清楚这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