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帝王的心腹大患 第166节(2/2)

大周以南为尊,不但整座都城坐北朝南而建。

位于都城最南面,取“紫气东升、有凤来仪”之意的“紫仪门”,更是整座皇都里最为雄伟壮观的正门。

大周的权力中枢已暂时搬离羽阳宫,前往更西边的仙游宫。

但一些重要活动仍要在昭都进行。

几日前,新制成的茶砖已辗转从烁林郡送到了昭都。

远道而来的使臣也打算趁着天气还没彻底转凉的时候,快马加鞭回到克寒。

按照旧礼,天子将亲自由紫仪门将使臣送出昭都。

……

装满了茶叶、烈酒、药物还有丝帛的马车缓缓碾过昭都长街。

整座都城的百姓都齐聚道路两边,欢送着使臣的离去。

秋风吹过长街,托起了次嘉披散在脑后的长发。

眼见紫仪门将近,次嘉不由转身看向背后。

最近这段时间,他已在大周郎官的带领下参观了昭都。

不但了解了此处风物,且亲眼看到了大周的强盛。

离别的时间将近,他的心中竟生出了几分不舍。

“宣克寒使臣次嘉觐见——”

内侍官的声音自高处传了过来,次嘉当即下马向城墙上而去。

他郑重地朝站在紫仪门上的天子行了一礼,末了将右手放在心口处郑重又真诚地说:

“臣在怡河两岸走过一遭后,更觉得克寒与大周注定只能做朋友。此行回朝后,臣定会将在大周见到的所有事物如实禀报给我克寒王。未来若有机会,克寒愿与大周正式结盟,共襄盛举!”

说着,次嘉忽然学周人那般举手加额,再朝天子行了一礼,并双手奉上一本金册。

早在次嘉出发之前,克寒王便已经生出了“结盟”之意。

且不说大周率先将使臣派往克寒,本就令克寒感受到了友好与尊重。

单单是能够“消腥解热”的茶叶,对他们而言都是天大的诱惑。

此番亲眼见识过大周的繁华与强大之后,身为使臣的次嘉终于将此书拿了出来。

应长川缓缓翻开金册,拿出白玉玺印轻轻地盖在了这本国书之上,并双手交还次嘉。

——这一次,克寒的计划与大周不谋而合。

-

周与克寒虽然还不算正式结盟,但是互送国书之后,两地之间的往来注定要更加频繁。

正午时分,天子率领文武百官于紫仪门上送走了这位新友。

而后,昭都的长街终于再次恢复了喧闹。

大臣们纷纷离开昭都,乘坐马车朝着仙游宫而去。

只剩下应长川和江玉珣还在紫仪门上静静地凝望着远方。

“真高啊……”江玉珣忍不住跺了跺脚,仔细感受砖土的余颤。

紫仪门由黄土夯筑,成并加以砖壁包裹。

它足有三十多米高,相当于现代的十层楼,是华夏历史上最高的城门。

上一世的时候,江玉珣只见过它残存的黄土地基,并遗憾于无法亲眼见证其辉煌。

没承想如今他竟真的有机会站在紫仪门上俯瞰整片怡河平原。

见江玉珣满脸感慨,应长川不由轻声道:“怎么了?”

时间的力量在这一刹那具象化。

江玉珣忍不住比较眼前的城垣,与记忆里的黄土,心中突然生出了些许的遗憾与恐惧。

“……臣忽然有些难以想象,怎样的风吹日晒,才会让这样雄伟的城墙化作黄土。”

话音落下,江玉珣向他行了一个礼,缓步走上前去。

从紫仪门向下看,人与马车均化作小小的黑点。

联通南北的官道,如一根细绳穿过平原向平线的另一边延伸而去。

今日昭都城外热闹无比。

最后一群自克寒来的马匹,正顺着官道向北而行,马蹄之下生出阵阵黄烟。

而次嘉等人的身影,已渐隐于烟尘之中。

再远一些,还有一些南迁桃延郡开荒的百姓,正在官兵的组织下携家带口沿怡河东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