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队 第22节(1/2)

“你他妈的……”马振坤捶了一下蔡彬的胸口,“是来吃饭的吗?”

蔡彬也不掩饰:“实在是想你们了。”

马振坤接着揶揄道:“你不是说那我……我……我什么来着?”

“‘我执’。”不远千里来到长沙,蔡彬给这两个字带来了超多佛法的新解释,“还是修行不够。‘我执’,就是我执着地放不下你们……”

……

起风了,雨丝呈斜线,飘向城市的另一角。这个没有招牌的门面房很破败,隐匿于一排超市、五金店和小餐馆之间,防雨棚年久失修,滴落下来的雨水在门前汇成一个小水洼。

路过的行人根本看不出它的用途,可门口变压器下伸出的数十根网线出卖了它。

这是一家黑网吧。

“网管!来碗泡面!”

“网管!看看我这显示器又不行了。”

“网管!你家什么破网速啊,我这cs又掉线了,那边刚给我发了把狙,我在战队都快混不下去了!”

临近午夜,网吧里依然热火朝天,环境破但价格也便宜,大学生、无业游民、没有住处的流浪汉……三教九流什么人都有。

小徐穿梭在网吧桌椅之间,俨然比在三大队还要忙,他仿佛生出了三头六臂,先把刚刚注满开水的泡面盒递到桌子上,手指摸了摸耳垂降温,接着就取下别在耳朵上的小螺丝刀,来到一台显示器后,熟练地拆开后盖检查起来。

“暂时修不了,你换台机子吧。”

“破网吧,真耽误事,再也不来了!”

小徐点头哈腰给人赔礼道歉:“马上,马上我就跟老板反馈相关问题。”

刚回到座位上歇一会儿,需要服务的声音再次此起彼伏。

“网管!我不说加根肠吗?汤都喝没了也看到!肠呢?”

虽然忙乱,但小徐记忆清晰,他刚刚肯定加了肠,这是遇到混蛋了。他不想过多纠缠,喊了一句:“马上给你补一根!”

这钱肯定算在他自己头上。

“网管,我网线能不能修好了!”

总觉得忘了点事。

小徐轻轻敲了一下自己的脑袋,心里暗骂一句,赶紧跑过去,也不在乎脏不脏,四肢着地,脑袋探进机箱后面,撅着屁股检查设备情况。

过了一会儿,小徐爬起来,脸上都沾了灰。

“网线松了,怼一下就好了。”

上网者轻哼一声,接着操作起键盘鼠标。

小徐往回走了两步,还是没忍住带了一句:“这小事儿自己就能弄好,等了这么久,耽误好几局了吧。”

“哎,你这小子,我是网管你是网管啊,老板给你开工资干啥吃的?”

小徐露出抱歉的笑容,摆了摆手回到吧台,没忘了把肠递给刚刚的上网者。

小徐面前摆着一台笨重的显示器,跟其他高速机器没法比,鼠标点击一下,过四五秒才有反应。

小徐熟练地向后伸手,从柜子上抓下一袋零食撕开,又把五块钱扔进收款箱。接着,他眯起眼睛,继续查看近一个月来上网者的身份信息。

门外突然传来踩水声,听脚步轻重和步频,绝对是两个小孩。

果然,两个刚刚比吧台高出没多少的男孩钻进来,身上的雨衣都不合身,拖地沾了不少泥污。

“老板,两台包夜。”

他们趾高气昂来到吧台前,话里话外都是对全套流程的熟悉。

小徐站都没站起来,整个人还扑在电脑上,斜楞一眼,问:“多大啦?”

“我十八,他十九。”

趁两个人不注意,小徐咣当一声站起来,吓了他们一跳。他的眼神跟当年审犯人一样犀利。

他敲了敲吧台下面的牌子——

“未成年人禁止入内”。

一个小男孩拽着另一个想走,另一个不依不饶:“你那儿不是有不少身份证吗?给我俩开两台呗,天亮我俩就走。”

小徐不说话了,就那么盯着,凌厉的目光终于把两个人吓得转身就跑。

盯着他们“仓皇逃窜”的背影,小徐本来想喊一句“赶紧回家”,但他又想起那并不遥远的学生时代。

当年小徐也跟他们一样,偷偷和同学溜出来,不玩一晚上肯定不回家,一家网吧不行就换另一家,就算被遣送回去也会找机会再出来。这种躁动和家境、学习成绩无关,到了青春期,电脑游戏就是男孩们的金矿。

他记得有一次,刚和同学们坐下,警察就来了,同学们都跑得飞快,他却被一个体型宽大的上网者挡住,说什么就是挤不出去,最后被抓住当了典型。

被带到派出所等家长来接时,那个民警也就跟小徐刚从警时差不多大,在他眼里,小徐不是小孩,而是同样有话语权的朋友。他说:“我理解你,小孩儿嘛,谁不上网;希望你也理解我,警察嘛,谁不抓破坏规矩的人。”

青春期需要的就是认同感,那天小徐被说得很感动,连父母来接自己时的痛骂都没听进去。后来,他又见过那位警察一次,但警察已经不记得他了。

后来考警校,很难说没有受这位民警的影响。

像当年的警察理解小徐一样,小徐最后对着两个男孩喊了一声:“注意安全!”

他看了看电脑右下角,时间差不多了,网吧的电话果真响起,小徐接起来。

本章节未完,点击这里继续阅读下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