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r1-艺术=娱乐?(1/2)

我常常发现年龄层偏中年的人们也许由於停留在先前该年代的观念,造成他们时常将艺术台面上大众普及、可轻易接触、理解、甚至探入研究的曝光率极高的艺术领域,如歌唱、音乐、舞蹈、戏剧、主持过高程度的娱乐化,将「艺术」这名词直接与「综艺」、「歌唱」无缝连结或自动与「美术」、「绘画」画上等号,就这两种人,倚向「博人一笑」的娱乐领域其实娱乐产业的内容物件本质是表演艺术,而演艺当然是一种艺术,但不概括所有艺术种类,不是叫作「艺术」的就是娱乐,因为并非所有艺术形式的被创作生来就是要来取悦、逗乐民众的,具备娱乐、玩味x质的,更多是为了倡议、控诉、揭露、意识传达、t验沉浸、情感渲染、自我表述等多样目的,甚至是「不正当」、「不太像工作」的边陲职业类别,因为大众认知中的工作就应该要是沉闷的、严肃的、jg神紧张而压力大的,显然艺术在此就是指娱乐文化、综艺产业在他们眼里不具备这些属x而且谁说娱乐行业从业人士压力不大?不需要、没资格严肃以对?,举凡演艺事业、艺术展演,就会立刻与「娱乐、其他日常」g搭联想在一起,无不是他们下班放松、茶余饭後的闲谈内容,毋须过度用脑、思考忖度,没有压力甚至可以没有意识、用不着动脑的纯谈论、观赏、聆听,以各种形式接收他们认为是娱乐、并非一定要存在但存在能使生活增添乐趣、喜悦的就这样而已、不应该成为人生重心、占据太多时间的「艺术」,其存在的意义是用来娱乐、疗癒身心的,来使生活增se的,意即不是重要的、更不是最重要的,不会也不该占走他们人生太多时间b例的所以他们才会认为演艺、或更广泛一点,艺术的执业者都是不那麽正式、整天不切实际的只知追求「梦想」而「不务正业」他们还是认为人要有个正当的、至少得t的工作,艺术不是一种执业的游荡者,还会「委婉」的以「自由业」称之,以一种彷似聊八卦的心态看待艺术,不愿承认是因为自己看不懂、不懂得欣赏或自认为已经正在欣赏而撇除、忽视艺术领域专业空间的论及,直接粗阅浅面表层的、老少咸宜的、容易接近的部分,也就是艺术流行通俗的意涵表层当然有些艺术专门t现通俗大众的风格,追求普普文艺,大家都听/看得懂,但并非所有艺术都适用,用以日常清淡的口吻或笔调闲聊已经是"聊"了而不是"谈"、"论"来介入一般对外行人而言晦涩艰难的艺术。

然,这没有不好、不对,因为世界上本就没有绝对正确、错误、绝对好、坏的人事物,一切都是人类b出来的相对的,艺术的确有其娱乐x,能治癒身心灵、取悦大众的作用,但这不是全部因此是「过高程度的娱乐化」而不是「娱乐化」,人们常常将歌唱、音乐、舞蹈、戏剧、主持等视为娱乐,而不是艺术,因为他们潜意识认知中的「艺术」仅限於不易亲近、疏远难懂的美术领域,所以大众将其溶入歌唱、音乐、舞蹈等较易亲近、具普世x的艺术内容,集t共同的将艺术通俗化、普及化、甚至可形塑化、可生产化、可制作化,一切变成再现、人造,以迎合、服膺大众普遍的审美与味蕾虽然现在我们处在多元化、分众文化的社会,但仍尽可能的取最大公约数以满足愈多人愈好,这也情有可原,艺术的本质如此难懂ch0u象,但生活又不能没有艺术的存在,所以变相的ch0u取艺术宜人、易懂表面、肤浅的部分,无限扩大、拓展,但艺术领域的遍及广袤程度是他们所想像不到的、甚至与每个人生活息息相关的,艺术尚有许多存在意义,是一种「专业」,「美」的专业,具高度独特x、辨识x、甚至技术x的事业,更多时候宜以严肃正式的态度对待,就诚如所有行业别一样,应当受到尊重、欣赏、认真正视,不一定是普通人以轻诞耍弄的语调、自以为全知的思维基础高谈阔论的「话题」,不一定是引人发笑、一定要赏心悦目的ch11u0展示,更不一定是可藉工业化c作、机械海量制造的产物,它不只是八卦、不只是才艺、不只是娱乐,流於化综艺、表演x质的展陈形式,虽然艺术某方面也是亟需展演呈现无论以视觉或听觉、触觉等感官接收才能公诸於众,让艺术能被看见、苟同、接纳、尊重、分析、评价、监赏,但大众关於艺术集t洗染的既定概念,还是着实将当今艺术创作与表达模式固定化、扁平化、单一化了,一味认定艺术应该呈现的态貌就是某种特定的形式、风格,但会有这样的现象亦不能怪罪於普罗大众无法厘清艺术的定义与真正意涵,将艺术应有的样子错置於他们自己建构的社会想像中,形成一意识的共同t,毕竟群t存有的这种观念不是一天、一人造成的,想必是如滚雪球般愈积攒愈多的思想堆叠,并不能归咎於某一人或一些人,因为他们也是受其他人的「传承」与影响而拥有的思维模式,是社会群t控制与思想把持的时代下的产物。

现今艺术创作场域的产业结构与文化分析

一、前述

谛观台湾当代艺术创作场域发展史迹,不难发现台湾社会背景的洗刷、政治国策的情境、甚或大众对於文化资本的概念深刻影响着美术或更jg准来说——绘画的创作形式,战後初期、戒严、白se恐布、1970年代乡土文学论战、解严後等时代下,使美术虽是形式上的传统媒材,但因为在观念与议题上的不断突破,也为台湾开启了当代艺术的创作格局,涵盖了各种材料、技法与论述洞见,是一反映社会现实的美学,有些艺术铺陈社会、政治与历史;有人关注个t感x於内容的呈现;有些则回到纯粹寓意的范畴,表达艺术的相对自主x,无论用何种形式、yu传递哪种情绪、思想、意识,台湾当代艺术场域给予创作者极大空间的诠释自由,使其得以承接国际上後现代主义以来的解构与多元思维,并藉由新媒t与流行元素的介入,持续在当代的艺术创作表现上施展盎然蓬b0的生命力与创新。

是为美术绘画、水墨画等创作是视觉艺术领域的其中一环,在现今台湾艺术场域中举足轻重,其产业链的形成与发展至今已然十分成熟、系统化、专业分工化,多见组织严密、层级规划细腻的艺术相关机构与创作至展示的流程,但同时创作者的困境与普遍遭遇也渐浮出水面。

二、视觉艺术产业生态链的建构

视觉艺术产业中每个角se间层层相扣,从创意形成creation,包含概念发想、意识塑造到制作/生产produ,涵盖艺术的实务创作,如绘画、雕塑、拉坯、服装、珠宝、产品等设计过程,再经由传播/发行/分销disseation,如画廊、策展人、艺术经纪与顾问、批发商、甚至艺术金融、资产管理等到最後的展示/接收reception,如博物馆、活动展览、零售/拍卖会、历史遗址、存储保护机构等,形成坚强庞大的产业链当然还有其他支源服务,如艺术教学、艺术评论、摄影、作品修复、科学监定、监价、物流仓储、保险理管等,传播端到下游的展示/接收端整t分为三个层次,展示、推广就属於一大抄」,构想出的艺术理念恰巧与其他艺术家的创作、成品重叠冲突吗?

照理说,如果文化部要执行一项公共艺术的设置,自拟稿、设计、施作等等必经流程,都需聘请相关专业人士,如设计师、建筑师等人参与这项计划的每个细节,不可能会有没留意到这项艺术创作案触及其他艺术家的智慧财产权的谬误。再者,道歉声明中也没有明确标注是由於何种原因,才意外剽窃了其他创作艺术家的智慧财产权,就连是否应该给予艺术家赔偿的争议也至今没有下文。

《拿去抄啊!:艺术家的着作权指南》一书中有提到,就连依据摄影作品来作画也需经过摄影师本人允许才能发表,先不论艺术家是否能使他们创作的作品得到至高尊重,他们是用尽了对艺术的独到观点、与众不同的语法,看到了我们凡人看不到的本质并且具有更深的美感知觉,专业简而言之就是别人没有而你有的技能,艺术家有了这些技能,就应该在不悖离传统1un1i之条件下,受到合理保障,才能更有力量贡献社会,提升民众对於美感的意识认知,进而达到昇华世人jg神维度的作用。

世界上种种因为艺术1un1i准则遭到戕害侵犯而惹上风波的案例,总会平息,会因人民的记忆或其他舆论的高涨而被逐渐淡忘除非相关高层又陷入风波而被挖出过往事蹟,但类似事件却不断发生,只是闹得不够大,而每每这种事件再度重演又落幕的无限循环之下,艺术家难道都不会自觉自己的职业在社会上,人们都带点微酸的低估意味去看待?既然如此,艺术家自己也应该扞卫自己的创作权利,不遭官方轻易夺取产物。

最实际粗暴的方式其实就是提议艺术工作者应该人人考取相关执照或就读相关科系毕业,是有知识背景的专业人士,而不是人人都能自称为艺术家,大专院校就业职能平台上明确标记各领域的艺术工作,目前都几乎有证照能加持,服饰类群有nv装、电绣、制鞋等技术士证照,商业服务类群有视觉传达设计等技术士证照,其他类群有陶瓷拉坯、珠宝饰品加工、竹编等技术士证照,甚至有经济部工业局认可的se彩规划管理师能力监定执照,医疗方面也有由aata认可的专业艺术治疗师执照,有了这些,艺术工作者们就能抬头挺x、自信的向大家展现自己的作品,而不被视为普通人乱笔g画的「艺术」。但就是因为艺术是如此无法被明确定义,也无法被量化、考试化、学历化,艺术创作应不囿限於毕业证书或执业证照,而是因人而异的心流输出,没有谁b较有资格创作出更好的作品虽然若有得过相关艺术大奖的会更加受到器重,创作出的作品会更有份量,因此现代艺术工作者在台湾的处境仍是在尴尬与受低视的阶段中游走,从事艺术创作,时不时会有一些奖金补助,如果权利受到损害可以申请赔偿,这些应给的都不会没有只是少了一点,大众亦普遍拥有财产着作权的相关认知,正常人除非有不得不的因素,都不会故意抄袭其他艺术作品,但藉由艺术工作者呕心沥血的作品轻松的获利或进行其他用途来达成目标,这种事件的数量还是未见降低,这时就不是赔偿金高不高、道歉声明多有诚意的问题了,而是这些具有「专业技能」的工作者,是否能诚如医师一样,具完善详细的中华民国医师公会全国联合会ta会员代表大会修订通过之〈医学1un1i规范〉,是否同样让艺术工作者骄傲地说,自己是「艺术师」。

引注资料、事件援引取自

https:w/ethical/files_pdf/e7acac10e5b186e7acac1e6aca1e69c83e593a1e5a4a7e8a1a8e5a4a7e69c83e6b1bae8adb0e4bfaee6ada3e9809ae9818ee986abe5b8abe580abe79086e8a68fe7af84pdf

https:travelettoday/article/537443ht

2020年台湾设计展在10月展开,地点选在新竹县,最夺人眼球的莫过於遍布新竹车站、新竹派出所等建筑的「新竹兽」,高耸庞大的气充吉祥物成为观光客必打卡的景点,x1引广大群众朝圣,带动经济。不料,参与设计概念创意发想、场勘的艺术家郭奕臣爆料,策展人刘真蓉及她的策展团队衍序规划设计讨论後却交付给其他设计公司办理,未具名初期发想的艺术家,使他的初稿不被采纳,甚至策展人还将新竹兽灵感归因於她nv儿的童言童语,从头到尾未提及任何艺术家的名字,将草创初期之功劳挪到自己身上,令郭奕臣忍不住在脸书钜细靡遗的道出整个概念发想与场勘过程,甚至有手稿作为证据,批评刘真蓉不尊重他是原创,且承诺设计费用谈不拢、事後态度无诚意,不敌舆论攻击,刘真蓉终於致歉,其事业也因此大受影响。

其实会发生创作发想遭挪用又未具名的争议,皆源自於台湾艺术产业1un1i规范的不成熟,尤其举办如同此次新竹兽庞大且众所瞩目的设计展时的企划、草创、想法萌生、场勘等初始步骤,没有明确规范具tcredit方针,由於灵感、概念等过程是含糊不清的,大家脑力激荡、哪些人提出了什麽idea、谁用了谁的概念统整出自己的,这些口头讨论、思想,没有也不适合条列明文规定该如何具名,即便录音、针孔、做会议记录等也无法直接证明这个艺术设计全然是郭奕臣的功劳但至少有他的份,因为这阶段的发想提出、统合意见,是谁做的、做了多少,都是难以界定、量化的,最完备的状态就是将所有关系人、碰触到的人,无论做了什麽、做了多少,全部列出,但这又会流於电影谢幕致谢人员的冗长繁琐,碍於时间考量也不可行,若有相关直接x的实质证据,如手稿绘制、场勘纪录表等证明,就可有资格得到credit,然而这又会使艺术工作者们紧张兮兮,一有草图或创意手稿就不断拍照录影存证,ga0得防卫心重,我相信这也是业界不乐见的环境现象。因此,最理想的就是在展区概念初想、场地研拟的期间,保持开放包容的心态,但尊重每个人的灵感与发言权,并将参与讨论创想的人员记录,不偏颇、无地位功劳高低之分的呈现具名,至概念确立、实地制作的阶段时,再以有实质x证据证明的方式具名,但无论在何种阶段,千万不能漏掉任何一人的名字,就算不小心遗漏忽略,也应立即给予致歉或补偿,重点是要让每个参与者感受到被看见、被提及、被证明存在,而非像刘真容的做法,没有「即时」给予道歉与修正,甚至膨胀自我功勳,将创意的发想源头全说是在自己与儿子的互动间产生,只字未提其他人。

为何其他职业别的工作领域都有其1un1i行规,如医师、教师、律师、建筑师等,而艺术界却十分模糊,以至於这麽多因设计师、视觉艺术家未具名而愤恨发文诉原委、揭真相,进而引爆争议的事件层出不穷?

本章节未完,点击这里继续阅读下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