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2/2)

“所以你就来找我了?你的朋友不是很多吗?”保罗无奈。

“我的朋友很多,但?只有披头士做出了《橡胶灵魂》(rubber ul)这张专辑。”

“我一听到《想想你自己》(thk of yourself)里的那种法兹效果?,就猜这张专辑的创作核心其实是你,对不对?”

保罗挑眉,他为威廉的敏锐而惊讶:“其实也不能这么说,比如《挪威的森林》(norwegian wood)里面?的西塔琴就是乔治的创意。”

这就是保罗,说话总是滴水不露,充分与人?为善。

“总之,你们的这张专辑太棒了,我也想做这样的音乐。”威廉认真地说。

“你可是写出了《海妖》。”保罗提醒他,人?们甚至因此?盛赞威廉为“艺术家”。

“不太相同。”威廉抵着下巴思考,“在《海妖》中我只是将已有的知识进行组合,做出‘流行化的古典乐’。可是在《橡胶灵魂》上我看到了流行音乐本身?成为艺术的可能。”

“那之中包含了一些我没有的东西,是一种鲜明的时代气息。拜托了保罗,请告诉我你是怎么做出这么棒的作品?”

当一名?货真价实的天才?给出真诚的赞美,总是让人?心神荡漾。

保罗也不能免俗,他咳嗽了两声掩饰自己的高?兴:“好吧,那就看看我能不能帮上你的忙。”

从那之后?,威廉只要有空,就常常与保罗结伴出去闲逛。跟着保罗的脚步,一个陌生的伦敦城在他眼前徐徐展开。

他们一起去印地卡书店,读地下报纸,结识反主流文化的活跃分子巴里·迈尔斯,参加读诗集会。威廉在美国没见到那些垮掉派作家,却在英国认识了艾伦·金斯堡和威廉·巴勒斯。

除此?之外,他们对所有流行的东西来者?不拒。新上映的电影,爵士乐大?师的演出,实验音乐……只要城里有什么新鲜事,保罗和威廉就打电话互相告知,然后?兴冲冲地奔赴现场。

不过,在这一切流行文化中,威廉也发现有不安的旋律在渐渐抬头。心理学家提莫西·李瑞宣称使用lsd有利于人?类精神成长,在他的鼓吹下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开始使用lsd。

西方?青少年正在与传统渐行渐远,他们对政治充满倦怠,对外界毫无信心,只想探索自己的内心世界。比起越南发生的让人?心灰意冷的罪行,他们宁愿沉迷在光怪陆离的幻觉世界。

而在音乐圈子里,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尝试这种药物,并且借此?生产出各种充满迷幻色彩的音乐作品。

所有的一切都让威廉敏锐地感知到,旧的秩序正在崩溃,新的思潮正在涌现。他睁大?眼睛注视着时代的巨变。青少年之间交谈的话题,名?流的觥筹交错,怪异的电子乐,被?烟雾笼罩的眼神。

他拼命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