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但确实是首好歌,不该被埋没。”他又跟着补充道。

张老师似乎早知他听完会是这个反应,不如说,听完沈言的这首deo,对于有些音乐基础的人来说,有这个反应才是正常的。

在张老师不知能不能算是鼓励的目光下,李重轲犹豫了片刻,又问道:“沈言他,现在已经没事了吗?”

“……应该吧,我跟他通话时候,感觉他已经调整好很多了,应当是没什么大问题。”

“但张老师,”李重轲抬头,不再掩饰自己忧心忡忡的眼神,“这首歌里的情绪……是不是实在太压抑了些,他现在真的没事了吗?”

“身体上,应该是问题不大,心理上,我也不能下结论。”张老师叹气,“但一个写出这样旋律的人,的确很难说服人认为他没事。”

“……公司还是太急功近利了,你们团综的那种营销方式,看来给他带来的压力,是很难被彻底估量的。”在张老师的认知里,他只能认为,沈言出现如此容易窥见的心理问题,大概是由于公司的营销方向带给他的心理压力实在过于重大。

事实也的确如此。沈言的车祸理所当然地为eros在公开之初就带来了巨大的关注度,而与此而来的当然也伴随着大众的强烈质疑。

诚然,在那场车祸中,沈言也的的确确是受害者,但以此来博得关注度,无论如何也不能算作是光明正大的行为。对于并不会在这波关注度中被转化成eros的粉丝的广大群众们来说,弈心这样的营销,难免没有消费逝者的嫌疑。

毕竟沈言还活着,还能出道,还能成为万众瞩目的明星……但那些在车祸中失去了生命的人,则是永远地就那么逝去了。

弈心用这样的事件来为eros的出道造势,便是已经想好了要走黑红也是红的路线了。

娱乐圈本就不怕有争议,怕的是不关心。

而弈心用沈言的车祸搏到了足够的关注度后,是完全可以在日后再逐渐洗刷大众对于eros的印象的,或者干脆不必在乎大众层面的舆论,只专注于在这个过程中被吸引而来的粉丝,也是足够的。

至于大众针对于沈言的口诛笔伐,则是完全可以被忽略的一件事。

事实也的确如此,自从eros狂上热搜,新闻不断地正式出道,就有无数路人因为被铺天盖地的营销打扰到,而加入了声讨弈心消费逝者,炒作过于下作的行列,而主人公沈言自然位列被批判的首位。

可说是针对于沈言的负面舆论,从eros出道至今,就没有停过,难怪张老师会认为是公司的营销策略,将沈言逼至了如此地步,毕竟对于一般人来说,这样的舆论本就不是轻易能够承受得了的。

但李重轲却知道,一切远不止如此。

让沈言写下这种一听即知,作者的身心必定处于极为痛苦的挣扎中的音乐的缘由,远不止是所谓的网络舆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