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藏局 第653节(1/2)

斜对面是一家很老旧的房子,门口挂着一块木匾,上面写着“二龙湖戏班”几个字,字体的墨漆非常斑驳,牌匾上也有灰尘。

我问卞五:“有人进出吗?”

卞五回道:“有,看起来都是戏班子的人。”

“我问了租房子的老汉,他告诉我,二龙湖戏班是老戏班了,他小时候就有,主要跑各地村庄演杂技、戏曲的活儿,这十来年电视电影普及,他们生意远不如之前,但碰到农村一些喜丧事,还会出去演。”

“听说过两天洛南寺耳一个地方举办大庙会,二龙湖戏班会去演三天活。这几天进出的人,好像都在为这事作准备。”

我脑海中想起了田家大院里面的那位神秘家主,也穿着华丽的戏服。

隐隐感觉田家与这个千里之外的二龙湖戏班必然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当天晚上八点左右。

一辆车斗蒙着帆布的四轮车进入了弄堂。

戏班大门打开了。

出来人为头的是一位秃顶的中年汉子,一手拎着马灯,一手拎着大红公鸡。

他身后还跟着十几个人,中间还有崔先生。

秃顶汉子将手中马灯挂在了车的后视镜上,旁边有人给他拿来一个面具,他戴起了面具。

我一看这面具,竟然是红煞神,也就是红脸钟馗。

秃顶汉子应该是班主。

他口中念着我们听不懂的唱词,又拿起了一把刀,将手中的大红公鸡给杀了,再将鸡血洒在了车的四周,尤其是洒在了马灯上,再把鸡头给拧下来,用红绳子将鸡头挂在了自己的腰带上。

众人用手指沾了一点马灯上的鸡血,抹了点在脸上。

这是旧时戏班的一种仪式,叫开戏道。

老百姓白天要干活,以前戏班唱戏都是在晚间。

有的时候,主家可能基于彰显阔气或者其他因素考虑,要求一晚演上三场,戏班那就必须演三场,往往到第二场结束,老百姓熬不住夜,台已经没人了,那演不演呢?

老郭曾说,台下即便有一个观众,也要演。

旧戏班拿钱干活,即便没观众,也还得演。

人不在台下听。

据说这时鬼就会来台下听戏。

所以戏班子在出门之前有这种开戏道仪式,扮钟馗、杀公鸡,以求吉利。

仪式完毕,众人开始搬道具。

我见到崔先生也在帮忙抬工具。

工具装好。

中年汉子上了驾驶室,车开始驾离。

知道了他们的目的地,我们也不慌了。

等到第二天。

我们几人赶到了洛南寺耳一个庄子。

这庄子是个古庄,果然正在闹庙会,街上人来人往,非常热闹。

大街上摊子有不少卖神仙鬼怪面具的,大人小孩都戴着玩。

小竹见了,童心大起,买了几个面具装扮起来玩,其中有一个猪八戒面具,嘴巴很大,她可爱地从面具后面冲我吐舌头。

我打听了一下,说是这里人信奉福主老天官,每隔三年都会举办一次大庙会,附近几个县区不少人都会来耍,这些面具全是福主天官庙旁边树木制造成的,戴上逛庙会有福气、辟万邪,所以大家都喜欢戴面具玩,当地官方已经有将这民俗往旅游业靠的打算。

我寻思这颇有点东方万圣节的意思。

到了晚上。

戏台子已经搭起来了。

台下人山人海。

戏台的对面搭建了一座大大的高台,上面端坐着从福主庙里请出来的福主天官雕像。

神看戏。

人也看戏。

有些人脸上还戴着买来的面具,在互相嘻闹。

第一场开场戏是快板书。

快板一打,伴着台上之人幽默风趣的语言,台下聚拢了不少人,基本上没人再逛街了。

第二场是唱京剧《锁麟囊》。

第三场是表演硬气功,由崔先生上场,铁枪锁喉。

一杆偌大且锋利的铁枪,被一位大汉执着,枪头顶住了崔先生喉咙下方的位置,崔先生脸上无任何表情,随着他开始发力,铁枪的枪杆慢慢弯曲,最后崔先生一声爆喝,枪杆“啪啦”一下断裂。

台下顿时爆发出一阵无比热烈的掌声。

本章节未完,点击这里继续阅读下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