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藏局 第622节(2/2)

如果她知道。

却故意指出这么一个位置。

那是相当聪明。

这是一片无比无际的小山包。

向子旬等人即便在里面找上十年,也不可能找到埋宝地点。

半晌之后。

向子旬厉声问道:“你莫不是在耍我?!”

斛律芝回道:“埋宝地点、在太阳落山的小山头。”

我差点晕过去。

这特么也太实诚了!

刚才白为她点赞了!

向子旬闻言,神情无比赞许地点了点头:“很好!你在这里找铁金草,我们先上去看看!”

紧接着。

向子旬吩咐下属上刚才太阳落山的山头去探勘。

几位下属立马带着工具去了。

斛律芝去找铁金草。

一个小时不到。

几位下属额头上冒着汗跑下来了。

其中一位手中还拿着一块泥块,神情显得无比兴奋。

我看了一眼泥块,底胚为泥,泥上有漆,还残留着已经腐化不成样子的麻丝。

下属拿着泥块,对向子旬汇报道:“向老大,我们打洞下去,打到了三十余米的地方,打出来这个,而且从声音来看,里面类似穹顶下方一样,空的,机器还传来金属感应迹象,这泥块绝对是人工建造的!”

向子旬恼道:“废话!三岁小孩也知道这泥块是人工建造的!”

“讲你们根据泥土判断出来的结论!”

那位下属挠了挠头:“那处山包大概是古高车人用泥土做成的一种特殊墓室穹顶,下面空的是墓室,估计刚才我们打到了放置主棺椁的主墓,里面的金属感应,就是陪葬品。”

向子旬闻言,一脚将他给踹翻了:“墓尼玛个头!这特么是埋宝地点!”

这句话差点给我整乐了。

向子旬没说错。

墓室是墓室。

埋宝地点是埋宝地点。

两者虽然一般都在地下,但区别比较大,会导致接下来拟定的挖掘计划千差万别。

向子旬拿着泥土转头问我:“苏先生,你给个意见?”

这泥土带上来的东西是夹纻。

夹纻是一种雕像塑造法,先用泥进行塑胎,后刷上漆,再贴上麻布,等油漆干了,再次刷漆、贴布。如此反复多次,完成无比繁琐的工序,再撤掉里面的泥胎,就形成了一种“脱空像”。

因为里面的大部分泥胎已经撤掉镂空。

所以用这种方法制成的雕像轻便、坚固、耐腐蚀,即便于雕像上升下降,也可以进行左右移动,因此也叫做“行像”。

据说,当年武则天建造通天浮屠佛像采用的就是夹纻法,佛像可进行上升下移,《朝野佥载》记载:“薛师名怀义,造功德堂一千尺于明堂北。其中大像高九百尺,鼻如千斛船、其小指中犹容数十人”。

通天浮屠佛像为世界佛像之最。

九百尺的佛像到底有多高呢?

约三百米。

比乐山大佛四倍还要大一些。

由于通天浮屠佛像早就毁于火海,国外有人就嘲笑咱们的历史记载净喜欢吹牛比。

后来我们拿出夹纻法进行试验。

证明即便再建高一点,咱们也行。

他们闭嘴了。

不过。

向子旬是专门搞陶瓷的。

他绝不可能不懂这个。

这是故意在试探我本事呢。

div style=&ot;text-align:center;&ot;

scriptread_xia();/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