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藏局 第111节(1/2)

许清说道:“往西边沿街走半小时,街头有家手机店,你修一下或者买一个都行。”

我点了点头:“我吃差不多了,你们继续,我去修下手机。”

小竹问道:“哥,要我陪你去吗?”

我回道不用。

到了手机店。

一位四十岁左右的店老板仰坐电脑椅,架起脚在柜台上不断晃动,正专心致志地打帝国时代,可能游戏打得不顺,这货嘴里还骂骂咧咧的。

他见我进来,仅抬了一下眼皮,没好气地让我等一下。

店内也没多少部手机,柜台地面全脏兮兮的,伴着老板的脚臭,让人非常不舒服。

估计这家手机店生意不太行。

我本来想换一家店,但因为路途比较远,不愿意再走了。

等了十来分钟,店老板终于打完了游戏。

他瞄了一眼手机,一秒不到,便将手机甩在柜台上,非常不耐烦地说道:“你这手机倒是能修,但配件要隔两三天才到。”

讲完之后,他便不再理我,又想回去继续打游戏。

这是嫌钱少,压根不愿意做这笔生意。

难怪店内门口罗雀。

破手机我也懒得修了,回道:“等不及了,干脆换一个新的。”

店老板闻言,方才从电脑椅上起身,指着柜台,让我自己挑。

途中,店老板接了一个电话。

“王哥啊,我这店一直没啥生意,房租往后拖几天……这次一定说话算数,不行我把老头子的养老金拿来交房租行不?生意难做屎难吃,我也没办法啊……”

在挑手机之时,我斜眼瞥见了店老板放在财神爷位置的小香炉,顿时眼前一亮。

小香炉敞口、颈矮细、扁鼓腹、三足双耳,包浆浑厚,在阳光的照射之下,溢出来阵阵宝气。

明宣德铜制小香炉?

我不敢确定,因为没上手细看,更无法见到小香炉下面的款制。

宣德炉非常出名,但这玩意儿一直只是传说中的东西,迄今尚无一件真品现世。

所谓宣德炉真品,专指明宣德三年铸造的第一批炉子,器底有楷书写成的“大明宣德年制”字样。

为什么说单独这一批是真品呢?

因为宣德三年香炉,其造型之精美、用料之贵重、工艺之复杂,世所罕见。

据说,宣德皇帝为了保证这批香炉质量,挑选了全国最顶尖一批铸造师,要求铜的精炼次数不能少于十二次,并挑选金、银等几十种贵金属,与红铜一起千淬百炼方成。

这一批真品,共出香炉三千盏。

成品之后,大多在明宫廷内摆设,少数赐予皇戚、重臣或者寺庙。

但后因明朝末年,内忧外患、连年交战、国库空虚,崇祯皇帝将内府历年藏铜,悉数发给了宝源局,让其拿去熔铸钱币,绝大部分宣德三年真品香炉,毁于一旦。

极少量散落民间,但未见真品现世。

那么,现在一些公私馆藏的明宣德炉,是怎么来的呢?

全是仿品。

宣德三年香炉绝世精美,仅仅在宣德年间,便开始有人仿铸。

最出名的当属宣德三年香炉铸造者之一吴邦佐,他曾在宣德炉封炉之后,召集同一批铸工,利用剩余的原料,仿铸宣德三年香炉。客观来说,他铸造的这些香炉,做工精细、美轮美奂,但由于原材料不足,与真品仍差距不小。

一直到现在。

仿铸宣德三年香炉之风层出不穷,甚至还分了北铸、南铸、苏铸等派别,蔚为奇观。

我曾跟九儿姐在京都前门大街见到一家专门仿铸宣德三年香炉的铺子,店老板收购大量明时期旧破铜炉,磨去原色,敷以土红、瓦块、猪肝等颜色,冒充宣德三年香炉,竟然也有不少人上当受骗。

可以负责任告诉大家,如果有人向你兜售明宣德三年香炉,一巴掌扇过去,绝对没毛病。

“你用诺基亚新款吧,不过价钱比较贵!”店老板仍旧面无表情。

估计他还在惦记着帝国时代,希望我快买快走。

我问道:“经摔吗?”

店老板皱眉道:“诺基亚出了名的摔不坏,你不知道?”

我心思全在神龛位前的小香炉上。

从东西散发出来的宝气看,我敢断定,这即便不是明宣德三年款,也是明宣德年间防制款。

古仿古。

同样值不少钱。

但这里不是摊市,那些包圆、稍带、打乱拳、火中取栗的捡漏手段都用不得。

更不能直接买。

本章节未完,点击这里继续阅读下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