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他愣了愣,喜悦忽然如创世洪水般席卷而来。

这真是天意!他孜孜不倦地研究了这么久搭话的契机,契机这不就来了吗?

他水逆这么久,上天终于有了怜悯之心,决定给他一点补偿了!

闻笛内心转着的“癞蛤蟆,甲虫,蝙蝠”停了下来。

他调出ppt,开始放视频。老刘还算守住了演讲者的底线,紧赶慢赶,在视频放完前进来了。

闻笛拿着战利品功成身退,暂时——暂时!——对导师产生了一丝感激。

回到家之后,他把u盘拿出来,仔细端详了一番,喜滋滋地打开电脑,哼着歌打下邮件:

边教授,您好,我是外文系的在读博士。我在三教捡到了一枚u盘,发现是您留下的。我在数学系官网上找到了您的邮箱,发了这封邮件,想把u盘还给您。不知道您什么时候方便?

他忐忑不安地点了发送,心情跟第一次往c刊投稿如出一辙。

举着手机,抖着腿,过了半小时,新邮件提示跳了出来。

这么快!

教授的邮箱每天都会收到期刊杂志编辑、学生、院系的各种邮件,这个回复堪称光速。

闻笛站了起来——他太激动了。

点开邮件,里面写着短短几句话,措辞礼貌文雅。

同学你好。感谢联系,u盘里有许多重要文件,丢失之后我很担心,没想到这么快就有了消息。我明天上午有第四节课,11点半在三教门口碰面,不知道你是否方便。或者,你也可以把方便的时间发过来,我们再约。

闻笛从头到尾读了三遍,自动代入了教授上课时的声音。

他习惯了老刘自说自话的交流方式,不知道世界上还有教授愿意跟学生商量,震惊之余,内心生发出深深的羡慕——读边城的博士也太幸运了吧!

高智商、有文化、懂礼貌,世上竟有这样符合自己理想型的男人,恋爱脑一点怎么了!

他立刻回复,同意对方约定的时间地点,在心里激动地咆哮。

自此之后,他就从面目模糊的路人甲,光荣升级为“还u盘的学生”。

他哼着歌,调出老刘给他发来审核的论文。教授们一般都是期刊的审稿人,期刊编辑接到投稿来的论文之后,会进行一轮初审,通过初审的论文会发给审稿人,让他们撰写评审意见,而审稿人一般会直接把这项任务转手给自己的学生。替导师审稿也算日常工作之一,闻笛打开这篇布莱希特的相关研究,开始了令人痛苦的文献审阅。

他一边看一边划线,在心里吐槽这篇论文的方方面面。

研究范围太广了,根本没法进行深入探讨啊。

这逻辑也太跳跃了吧,论点之间的连接呢?

二手资料占比太大,主观性太强,原始文献和历史文件呢?

参考文献太过时了吧,没法反映当前学术界对布莱希特作品的理解和评价啊。

本章节未完,点击这里继续阅读下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