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1/2)

李忘生这一觉睡得很沉。

双修的确有利于内力恢复,但对精力与体力的耗费却是实打实毫不掺假,再加上入睡之时天色都已蒙蒙亮,以至于一觉醒来,他竟罕见地生出了几分饥肠辘辘之感。

耳边传来一阵沙沙书写声,落笔虽轻却如行云流水,显然书写之人胸有沟壑,正笔走龙蛇写的兴起。

这种规律的沙沙声颇为助眠,也让李忘生恍惚间忆起几分少年时光。

当年谢云流还在纯阳时,处处堪为弟子表率,唯独不爱抄经,被师父知道后就故意用此法作为惩戒,还不允许李忘生代笔。有许多夜晚与清晨,李忘生就是在这种沙沙的抄书声中或入睡或清醒,此刻听着这熟悉的声音,竟迷迷糊糊又有了几分睡意。

忽然原本流畅的声音凝滞了片刻,再下笔时明显变得迟滞。节奏被打乱,李忘生的睡意也随之减弱,待听到一声隐约的叹息后,忍不住睁开眼侧头望去,就见谢云流坐在床边的书案前,捻着笔杆斟酌下笔,旁边已放了数张写满字迹的纸,显然已经写了一段时间了。

“师兄在做什么?”

李忘生有些好奇的坐起身,穿鞋下地走向谢云流。后者在他刚出声时便放下笔,吹了吹眼前墨迹未干的纸,招呼他道:

“醒了?我记点东西,省得之后又忘。”

李忘生了然:“师兄在记往事?”

“再不记,下次醒来又不知道是什么情况了。”

谢云流说着放下手中那张纸,将桌面摊开晾着的那些收拢成摞:“你我先前数度失忆,都是因双修之故。可要恢复内力总少不了要用双修之法,以防万一,还是早做准备为妙。”

也怪他大意,师父先前明明提醒过,他却未当回事,还以为他老人家单纯调侃……好在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也好。”李忘生想了想,“那稍后我也记些。”

“不着急。”谢云流站起身伸了个懒腰,活动着悬垂许久的手腕,连续书写了一个时辰,身体格外僵硬,“饿了吗?我去给你下馄饨吃。”

“哎?”李忘生微微一怔,“不吃果子了吗?”

“某人当初特地跟我报了一堆菜名,这我不得好好表现一下?”谢云流走到李忘生面前,随手替他捻去脸颊上沾着的碎发,“早晨起来就去做了些生进二十四气馄饨,下锅就能吃,你先洗漱,我去借厨房一用。”

“早晨?”李忘生眉头微蹙:“师兄这是一夜未睡?”

谢云流随口道:“睡了一阵,尽够了。”见李忘生满脸不赞同欲要开口,先一步阻止,“别说些我不爱听的,做都做了,稍后我去补眠就是——快去洗漱吧!”

李忘生无奈,只得咽下劝说之语:“多谢师兄。”

“这就完了?”谢云流不满的双手环胸,微偏着头看他,“我起那么早,又是调馅又是擀皮,就为了你这一口吃的,这么干巴巴的一声谢可不够。”

“那,师兄辛苦了?”

谢云流危险的眯起眼。

李忘生无辜回望。

谢云流清了清嗓子,用食指点点自己的脸颊,挑眉,一副“你看着办”的架势。

李忘生了然,有些好笑的凑上去吻上谢云流手指点过的地方,然后毫不意外被对方转过头来咬住唇瓣,厮磨了片刻,才心满意足转身离去。

一把年纪了做这种事……师兄还真是一点没变。

看着谢云流满载愉悦离去的背影,李忘生轻笑摇头,上扬的嘴角却始终未曾放下,走到外室洗漱时,脚步都轻快了几分。

洗漱过后又换了衣衫,李忘生走到桌边,认真将头发束起,视线落在镜中年轻的面庞上时,敏锐的发现银发的发根处已经隐隐显出几分黑色,想是身体重返盛年之故。

皮相骨骼受阵法影响,最先变动,头发却是死物,只能等其自然代谢。就是这半黑半白看起来有些怪异,如今还不显眼,等以后顶着这样的头发出门,怕是要招来不少异样的目光。

罢了,等解决了身上的异种真气,便与师兄一起闭个长关吧!

用发带将头发束好之后,李忘生的视线自然落在了桌上写满字的纸笺上。谢云流的字迹与他本人一般狷狂肆意,与当年留在纯阳宫的手书已有明显区别,但勾画间仍能窥见几分昔日模样。

纸上所写都是他这些年经历的陈年往事,显然是留给失忆的他自己的,虽然每个事件都只是寥寥几笔,仅写关键之处,但为了取信于己,藏了不少李忘生都不知道的小细节。有些李忘生见过,有些没见过,他看了片刻便已入神,手指不自觉在字句上勾画,似要藉此参与那些错失的时光一般。

看着看着,李忘生心头便层层堆积起难以言喻的酸涩来:

谢云流曾多次说过他自苦,报喜不报忧,可他自己何尝不是如此?东瀛那些往事在他笔下大多不足挂齿,仿佛没有什么值得大书特书;可关于宫中神武遗迹之事他却写得非常详细,字里行间无不在说明那些事情都是误会,他与李忘生早已和解,更是着重强调二人如今已结为道侣,携手同行,万不可冲动行事云云……尚未写完,已能从着墨的部分看出他对此事慎之又慎,显是不愿失忆过后因所知有限再生误会,徒惹波澜。

李忘生的手指在那段关于遗迹的表述上轻轻摩挲,难怪师兄写到最后忽然叹息,这段往事,即便如今风儿已经清醒,回想起来仍难免心头闷痛。

若无意外,师兄本该在那时便与他和解,回归纯阳。

可惜……

正自叹息,忽听门外传来笃笃敲门声。李忘生回过神来,走到门前将门打开,就见谢云流提着食盒大步入内,招呼他道:

“快来趁热吃,我煮了好多!”

食盒打开,熟悉的鲜香味蔓延开来,几乎立刻勾起了李忘生腹中馋虫,口舌生津,食指大动。他帮着谢云流将食盒中的小菜与馄饨一一取出,又盛了两碗置于桌上,师兄弟两个相对而坐,热气蒸腾间恍惚有了几分旧时模样。

“快尝尝,看我这些年手艺进步了没有。”谢云流边将汤匙递给李忘生边开口催促,后者接过汤匙,却未急着品尝,而是看向门口:“莫少侠不来吗?”

“不必管他,这会儿正补觉呢。”谢云流满不在乎的挥了挥手,“再说楼下也有饭堂,饿不着他!”

“师兄遇见莫少侠了?”

“包馄饨的时候遇上了。”谢云流道,“他搬去了那傻小子的隔壁,昨晚帮他打发了不少来犯的敌人,确定人无恙后才回来。”

“那就好。他们两人可有受伤?”想起他二人离开纯阳宫时,师妹还特地拜托过他们必要时施以援手,结果却因他二人失忆忘得一干二净,李忘生微有汗颜。也幸亏阴错阳差之下,与对方投宿在了同一间客栈,又有莫铭援手相助,才未造成不好的后果。

看来以后还是得将要事提前记下才行。

“没有,好着呢!事情都了了,不必在意。”见李忘生眉头皱起,满脸沉吟,谢云流抬手敲了敲他的碗沿唤回他的注意力,“先吃,想说什么边吃边说。”

“好。”李忘生回过神来,不愿辜负师兄美意,便放下心中担忧,舀了一颗馄饨入口。

谢云流满眼期待的看着他:“味道如何?”

“滋味极佳。”熟悉的香味将味蕾整个包裹在其中,唤醒了那段尘封的美好回忆,李忘生手不停歇,又舀了一颗馄饨,“师兄也吃。”

“好。”谢云流也确实饿了,汤匙入碗,眨眼间便用了半碗馄饨。师兄弟两个对坐分食,边吃边说,很快李忘生也知晓了昨夜发生了一切。

那纯阳弟子的确是被铜钱会盯上了,这个组织没什么一流高手,但下三滥的手段有不少,昨天夜深后摸来了好几拨人,各种下作手段迭出,却都被早有准备的莫铭轻易打发,直到天快亮了,没有新的敌人踪迹,又见那纯阳弟子也已清醒,莫铭才放心离开,洗漱过后去厨房觅食,与正准备下厨投喂师弟的谢云流撞了个正着。

“那小道士也是个机警的,察觉到不对,一早便退房离开。莫铭来寻我时问及此事,忘生,你有什么想法?”

“已经走了?倒是谨慎。”李忘生有些诧异,又颇为赞赏,释然道,“师妹既然将掩日魔剑托付到他手中,显然信得过他的能力,我们遇见了看顾一二便可,既然他自己已有警觉,就不必过多插手了。”

这点倒是与谢云流想法相似:“雏鸟总是要自己飞的,我见你先前担忧,还以为想与他同行。”

“不至如此。”

“嗯,所以我让莫铭自去补觉了。”谢云流心情大好,又给李忘生添了碗馄饨,“若他机警,出了洛阳自走官道,等入了少林地界,想来那些鸡鸣狗盗之辈也不敢在少林秃驴们眼皮子底下生事。”

至于胆大如月泉淮那等狂妄之辈,如今早已死的骨头渣子都不剩了。

“师兄,不可妄言。”

“知道了。”谢云流摆了摆手,“咱们明早也出发,早点上山,看看渡会禅师可有解决你我身上异样之法。若能早些解决,我也不用折腾那些笔墨了。”

此事议定,两人也就不再挂怀,用过午膳便各自去忙:练功补眠,写信对练,一日时间倏忽即逝,待到第二天一早,便踏上了前往嵩山少林寺的路。

从洛阳到少林寺这一路走的风平浪静,并未遇见波折。等到了少室山,李忘生拿出提前准备好的拜帖交给知客僧,说要拜谒渡会神僧。知客僧瞧见拜帖上的署名后不敢怠慢,向着三人行了一礼后入内传讯,不久后再度出来,将三人径自带去了渡会如今长居的塔林。

“阿弥陀佛,竟然是李掌教与谢宗主亲自来访!”

见到谢李二人,渡会一眼就认出了两人的身份,他毕竟是与吕洞宾同一时期的人物,也曾见过两人年轻时的模样,如今见到二人,惊诧之下目光中亦带出几分怀念来。

谢李二人也恭恭敬敬行了晚辈之礼:

“大师有礼。”

“君山一别,大师风采依旧。”

“哈哈,比不得你们。”渡会看着眼前这两个比记忆中还要风采卓然的晚辈,感叹道,“纯阳真人不愧吾辈楷模,教出的弟子更是青出于蓝。你们这般,莫非就是道家所言的羽化登仙,修成仙身?”

李忘生苦笑道:“岂敢与家师相比?实不相瞒,我二人如今境况一言难尽,这次前来是向您登门求助的。”

“哦?”渡会从故人重返盛年的冲击中回过神来,这才察觉他二人虽然形貌变化惊人,展现出来的气势却不及之前,不由皱眉:“出什么事了?”顿了一顿又道,“说来,昨日老衲才收到贵教弟子送来的掩日魔剑,今日两位又亲至少室山,这其中可有关联?”

“掩日魔剑事涉江湖武林,我二人前来却是私事。”李忘生说着看了眼谢云流,见他不愿开口,显是由着自己全权负责,便也不再犹豫,将他二人因月泉淮的异种真气导致的种种变化,向渡会讲述了一遍。

“原来如此。迦楼罗神功的确是我少林绝学,难怪两位会特地来此。”渡会抬手捻须,看向二人道,“李掌教,谢宗主,可否让老衲一观脉象?”

谢李二人自不会拒绝:“大师请。”

渡会抬手搭上两人手腕,凝眉沉思片刻后颔首道:“纯阳真人所言不差,两位的确是受到迦楼罗之力的影响才会如此。”

他将迦楼罗神功相关简略向两人解释了一遍,这迦楼罗神功乃是当年跋陀禅师所留八部武学之一,以娑罗双树四枯四荣之理为关窍,参悟常、乐、我、净四觉相,无常、无乐、无我、无净四世相所着。

“此功修炼至高深处,体内真气会分为一枯一荣,荣茂之气固可使内力精纯,修行快于常人百倍;但枯残之气则滞于气海,若无上乘佛法化解,必将毁伤经脉、流毒肺腑,这便是八部经文轻易不可修行的原因所在。必须参透非枯非荣、亦枯亦荣的境界,方能调和二气,修行圆满。”

李忘生沉吟道:“所以说,我二人间歇性失忆也与这枯荣之气有关?”

“不错。”渡会点头道,“纯阳真人的道家学说老衲也有涉猎,最是讲究道法自然,与我佛门武学——尤其是这八部经书——可谓截然不同。老衲观二位脉象同出一源,失忆原因也相仿,显然是因纯阳内力与迦楼罗之力间产生了奇特的反应,才导致此异象。若要解决此事,只需将这股力量化解即可。”

“如何化解?”

渡会深邃的眸子望着眼前一刚一柔、宛如太极交汇的二人,微微摇头:“最简单的法子,便是修习迦楼罗神功,自可化解。然而并非老衲敝帚自珍,一来这经书是我少林密藏绝学,非本门弟子不可修习。两位皆为一派之掌,自是不可能加入少林;二来两位内功修为早已定性,虽然如今内力有失,却非功力全废,尚可恢复,此法便是用了也有弊端。”

李忘生垂眸道:“贫道与师兄自不会觊觎贵派秘法,此法的确不可行。”

谢云流则道:“除此之外呢?还有别的办法吗?”

“自然有,且不止一种。”渡会抬手示意他稍安勿躁,“当年曾有一人与二位境况相仿,不得不废去内力重修,甚至行前人所不能行之事,同修了那八部秘法中的两卷,如能找到他,或可得知两种相冲内力如何化解。”

谢云流大喜:“谁?”

“剑圣,拓跋思南。”渡会并未卖关子,报出了一个两人都十分熟悉的名字。

当年拓跋思南身中斩圣奇毒,几乎化去全身功力才将毒素逼出,后来因渡法之故得以进入少林达摩洞修行,因他少年时便有奇遇,修行的正是跋陀禅师那八部武学之一的阿修罗卷,与少林也算有些渊源,才可以进入达摩洞,又修习了八部功法之一的因陀罗秘法。

不等两人心生惊喜,渡会却又叹口气:“但他如今远在西域那边,俗事缠身,恐怕一时半会儿无法回返。而且同修阿修罗卷与因陀罗秘法虽能显着提升修行进程,却并非毫无损伤,老衲却也无法保证他的经验能对两位有所助益。”

“拓跋那家伙……”谢云流的眉头又皱了起来,他跟拓跋思南曾经打过多次交道,那家伙脑子一根筋,谈及武学与剑法头头是道,可若涉及疗伤之类,恐怕并不擅长,就算找到他,能否解决两人身上的问题还未可知。

李忘生看出谢云流的纠结,安抚性地在他手背上拍了拍,转而望向渡会:“大师既然如此说,应当还有另外的妥帖法子。”

渡会的视线扫过两人自然交握的双手,微微一笑,捻须道:“确实还有一法,乃是老衲推测,但可行性很高。”

“什么方法?”

“溯本逐源。”

谢云流拧眉:“何为本,何为源?”

渡会道:“月泉淮执于贪念,如此心性本无可能参透枯荣之法的妙处,没想到他投机取巧,修炼时将枯残之气导于掩日魔剑之中,剑走偏锋悟得功法大成之法。但在功成之前,他也曾出现过记忆错乱、内力自燃等异象,后来阴错阳差之下寻得琉璃心,才压制了种种异象,强行使其体内枯荣之力达到平衡。”

“此事贫道也有听闻。”李忘生颔首道,“月泉宗主不愧是一代人杰,于武学之道上的悟性确令人钦佩。”

谢云流却有不同看法:“正所谓小惑易方,大惑易性,剑走偏锋终究小道,沉迷于强大的武学以至心生执念,心性迷失,作茧自缚,天道罚之乃是自然。”

“谢施主通透。”渡会赞道,“这一点老衲与谢施主看法相仿,似我等武者,追求强大武学乃是本能,却不能执迷入魔,移了心性——说的远了。老衲提起此事,无意对月泉淮的武学心性多做评价,而是因为另一事。”

他再度看向李忘生,道:“昨日贵派那位弟子来时,老衲曾托他送信前往纯阳,不想今日李掌教亲自上门,想来这封信你未能瞧见。”

本章节未完,点击这里继续阅读下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