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家秋韵(2/2)

张家人出了书坊,搭乘停在书坊门前的马车绝尘而去。

董家书坊虽已恢复了安静,但张家余味尚在,有人蹙眉不宁,有人春心danyan,有人隐含怨愤,各有感受不同。

张家大宅在广陵城中,坐拥三十多进,占了九条街之多。张老太爷张道临已经九十二岁高龄,一生娶妻三人,并未纳妾。原配生了六男三nv,四十岁上撒手人寰。后又续一弦,生下四子二nv,那妇人三十多岁便t弱而亡。此时的张老太爷已近耳顺之年,却又娶一美貌小妻,为他诞下五个麟儿来。

说到这老爷子,也是个了不得的。他曾是两榜进士,官至工部尚书。仕途也可谓顺畅,期间虽经官场浮沉,总是有惊无险,近七十致仕还乡,全身而退。

他这一生先后迎娶三任妻子,送走了她们和八个儿子,如今自己也到了快油枯灯尽的时候了。

张家是繁丁望族,张老爷子得这十五个儿子,起头时也是一波三折。老大老二老三老四养到五六岁便俱得怪病而亡,后人言家中有祟,便请道士做法,此后的男丁才得以守住。

为便于大家能更直观地了解书中张家的人物关系,特将张氏家族相关人物构成及关系发布如下,供看官们看书时参考。后期如遇剧情需要,也会有所调整。此也为我写作时的参考资料,内里有很多人可能只是一笔而过,也有一些不会出现在书中。

不喜者可以直接略过。

张太爷张道临目前剩下七子,最年长者为张五爷——张宗贵65。因年长德高,被推为族长,掌官张家公馈,管理宅务。妻范氏,妾刘氏、冯氏。子3人均已婚,nv2人均已嫁。孙辈4人曾孙3人。

张五爷长子张世阀阀大爷47、续弦阀大nn34,原配育有:长子张文源27,文源媳妇。两子:良哥儿9、平哥儿6

阀大nn生幺儿:张文荀16

张五爷次子张世荣荣二爷44,荣二nn,育有1子:张文涵23,文涵媳妇,生一子林哥儿3

张五爷三子张世成成三爷40,成三nn,育有:两nv一子,俩nv出嫁不提,一子张文浩14

张六爷——张宗佑,六十有三,现任户部侍郎正三品,久居京中,不长回乡。妻韩氏,育有子1人,nv1人。孙辈男2人,孙nv1人。

六爷生子张世藩藩大爷45,工部郎中正五品。妻藩大nn,育有2子1nv:张文君18,张文秾15,1nv:张妤德22,禹王妃。

张七爷——张宗庆,五十有九。丧妻未娶,妾4人赵氏、孙氏、刘氏,亡故一人不提,子2人、nv2人,孙辈7人。

七爷长子张世勋勋大爷40,妻勋大nn:育有张文全19妻文全媳妇,生子玉哥儿八个月、张文进16。nv儿1人,张婧13。

七爷次子张世繁繁二爷38,妻繁二nn育有2nv,妾余氏生子1人。长nv张茹16和秋韵同日出嫁、二nv张莼12,子张文鸿15。

张八爷28岁亡故,妻孙氏,子1人,孙辈2人。

张八爷生子张世嘉嘉大爷32,妻嘉大nn贺氏,通房:荷月无出。妻育有一子张文珑15,一nv张盼儿12

张九爷13岁亡故。

张十爷——张宗宁,四十有八,左都副御史从四品,久居京中,不长回乡。妻吴氏,妾宋氏常住京中1人。子1人,nv1人。

张十爷生子张世华29,妻华大nn,育有一子张文璞9,nv张樱12

张家十一爷——张宗安,四十有二。丧偶续弦崔氏,妾2人罗氏、肖氏。子2人,nv2人。孙辈1人。

十一爷原配生子张世旺25,续弦崔氏生nv张庆儿13。

妾罗氏生子张世群24,妻群二nn,一子张文涛4,妾肖氏生nv张环儿5。

张十二爷、十三爷孪生,得病皆亡。

张家十四爷——张宗邕,三十,任广陵守御所守备正五品。妻童氏,妾2人严氏、戴氏。子2人。

妻童氏无出,严氏生子张世琅12,戴氏生子张世珅8。

张家十五爷——张宗正,二十有八,任江南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从二品,常住金陵,不常回乡。妻蒋氏,26岁得疾而亡。

大丫头通房玉娘。

张家子丁繁盛,张家大宅也是房屋众多。子孙有常住广陵本地者,还有散居外地的,老宅都为每户配有几大进院落,说是几进,其中每个院子都有四五十间屋子,有些院落进深宽阔些,竟可以多达六七十间。所以便是逢年过节或遇有族中大事,居外的需要携家老小回归,却也不用担心宅院容不下。

再不济,张家庄园别院也有若g处,由得一家赏景避暑之用,到时也可用来安置。

崔氏从外回到自家院子,见nv儿庆儿正好也从外进门。

崔氏见到nv儿,颇欢喜道:“好姑娘,去哪里玩去了这会儿回来?”

庆儿摇着脑袋,颇有些不太高兴的样儿,“去十伯家找樱姐儿耍,却没遇着人,本想再去找茹姐儿和莼姐儿耍,却碰上她嫂子文全媳妇带着玉哥儿。那孩子见我身上的琉璃香坠子,非得要抢去玩,不给就撒泼打闹的。我嫌烦,不想继续在她家呆便赶着回来了。”

崔氏被她气笑了,“你也就那点出息,玉哥儿是你孙儿辈,你给了他又如何。再说,这琉璃香坠子也不是什么稀罕玩意儿,平常也不见你多宝贝,你又何必让文全媳妇背后说你啬扣呢。”

庆儿嘟嘴,“就是不想给,给了以后跟我要更值钱的咋办?”

崔氏就笑着哄她:“值钱的反而不好要了,便是要了你不给也没人好说你小气。”

庆儿不愿意听,一甩手赌气跑了。

崔氏问迎上来的管事媳妇汪全媳妇:“十一爷呢?”

汪全媳妇道:“刚五爷派人来叫走了。”

崔氏嗯了一声,便朝上房走,汪全媳妇紧跟其后。待崔氏坐定,便有丫鬟奉上热栉巾,请崔氏净面洁手,等收拾停当,汪全媳妇从奉茶丫鬟手中接过茶碗子,亲自奉给崔氏。

崔氏接过来呷了一口,用汗巾子抿了抿唇,汪全媳妇道:“十一nn今儿去董家谈得还顺利?”

崔氏冷哼了一声:“这董家真不是个识抬举的,一个破落户,偏要y撑着个脸面,给脸不要脸……”

汪全媳妇道:“怎么,这么门好亲事,他董家还拿上乔了?”

崔氏又是一声冷哼,将茶碗朝紫檀嵌螺钿牙石花鸟长方案上一搁:“不是旺哥儿年岁大了,老太爷子眼见着出气多进气少的,我本也可以不着这个急。现在却由不得不急,若是老太爷一作古,这不是三年内都不能有喜事吗!”

“你没见七房的世繁夫妻俩已经在给他们家茹姐儿张罗着这月里办婚事了?旺哥儿都二十五了,眼见着婚事可不能再拖了,最好也是这个月内办完,也算是给张家冲冲喜。若再拖三年下去,更容得那贱人一家上天了!”

汪全媳妇一拍腿,朝西院方向一努嘴,“可不就是说的。那边儿子还b旺哥儿小一岁呢,孙子都四岁了,又仗着十一爷特别宠着些……都容得她不来给太太请安,连那边的儿子媳妇也跟着不用过来,实再是纵得没边儿了!”

汪全媳妇偷瞄了眼崔氏的神se,见她端杯凝神,便提点道:“十一爷已经两次和nn提起要将群二爷记入你的名下,nn不可不防啊……”

崔氏柳眉渐蹙,狠声道:“越是纵得蹬鼻子上脸的!在我这里说是想让我不自在罢了,十一爷那里还不晓得枕头风灌了多少呢!有我在,这事儿断不能让她成了!”

“我进门晚,她仗着老爷和儿子撑的胆子,越来越不将我放在眼里。嘁,便我是个续弦,可也是张家三媒六聘八抬大轿从正门抬进来的妻,她到底就是个妾,难不成还能让她翻了天去!”

汪全媳妇连连称是,“谁说不是呢!眼下,nn可得抱紧旺哥儿。他再是个傻的,便不是nn肚子里出来的,也是名正言顺的嫡出,别人手段再多也越不过去这道儿。唉,要说旺哥儿媳妇si了也有三年了吧,这孩子也是个苦命的……还是nn是良善人,对旺哥儿也是真掏心掏肺了,他若不是傻的多好,可不晓得有多孝顺nn呢!”

崔氏呷口茶,端着茶碗子瞟了汪全媳妇一眼,“要他孝顺作甚?这样才好呢,还得给他找个好拿捏的媳妇儿,我瞧着董家那个二丫头就很合我心意,要不然我何至于今儿亲自去门上相看呢。”

崔氏放下茶碗子,睇一眼案上几朵雅致洁白、泛着幽香的娇柔水仙,好似看到了那董家二姑娘。

其实有些事情她早就有盘算,只是不足为人道而已。

汪全媳妇恍然,点头赞道:“nn真是考虑得周到,我还奇怪nn何必给董家那么大脸面,非得亲自去他家,原来诀窍在这儿呢!可董家那头不识抬举怎么处?”

崔氏冷然一哼道:“广陵张家的面子岂是给人随意驳的?既然不识抬举,那就说不得给他们家点眼药上上了。”

汪全媳妇道:“那是,张家的面子上点道儿的都晓得要给全。听说十五老爷昨儿正巧赶回家探老太爷疾……”

崔氏轻蔑一笑道:“对付小小董家何用动那么大个菩萨,十四爷的名头就足够董家喝一壶的了。”

“什么时辰了,叫翠云来给我收拾一下准备过五nn那边去。哎哟,我这身子沉的不想动,老太爷那边还得尽孝侍奉,这边又有不省心的!就是个劳碌命罢了。”崔氏叹口气,抻了抻腰身,搭着汪全媳妇的手起身。

汪全媳妇边唤翠云来伺候崔氏梳妆,边笑着扶崔氏起身道:“还不是十一nn能g呢,等老小俩都c持妥当了,nn也能安心歇一阵了。”

夜深人静,秋韵辗转反侧多时,怎么也无法入睡。

张家老十五——张宗正,字舜臣,她心里默念着这人的名和字。这名字正是如雷入耳,广陵城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她十年前便已烂熟于心了。

张宗正三岁识字、五岁作诗,是广陵城出了名的神童。其十二岁起便参加院试、乡试、会试,一路案首、解元、会元独占鳌头,十八那年更是在殿试后被钦点为状元,一时连中三元,名动全国。据传,因其生得太过俊美,当时皇上还曾想要点为探花,却又实是ai惜他的才气,权衡再三,最终打破常规,还是点作状元。

十八岁的张宗正考中状元,那年张家在城里闹市口搭了戏台,请全城看了一月的南戏,广陵城里闹腾了一月有余。庆贺夜,全城男nv老少出动,各处烟花灯火似锦,漫天孔明灯灿过天际星光。

那年五岁的她还少不更事,被父亲和母亲护着在街上游玩,一路听人皆谈“张舜臣”,年幼的她便记住了这个名字,至今如烙如錾。

十八岁的新科状元本就炙手可热,加之又生得俊美无俦,自是引无数高门显宦趋者若鹜,盼能收作佳婿。

,也未必是他真实心意。不过可以肯定的一事,他向来注重长幼尊卑,知道什么缘由吗?”

张宗正曾侍皇侧几年,不仅洞察朝政,还知皇上家事,自然b他要了解皇上。

见表哥点拨,春来摆出一副受教的模样。

张宗正继续道:“当日先皇在位时立太子,初时所立并不是嫡长的今上。后来所立太子挟政意图g0ng变,失败被废,才立了今上。先皇当时迁怒拥戴废太子的诸臣,一时朝堂内外血流漂杵,不知多少官员受到牵连,被杀被贬。”

春来道:“若是如此,那么,皇上已然有了心病了,禹王不是倒没了机会?”

张宗正摇头道:“鲁皇后虽g0ngnv出身,却颇有心机,并不是单纯的深g0ng妇人。禹王和闵王得以被皇上等量齐观,她是主要因素……因此……皇上才在闵禹二王之间这才多有踌躇,犹豫不决。”

春来眉头骤起,“难怪,鲁皇后挑中了六哥家的妤德做禹王妃……这是多番算计后才找上了张家啊。不管如何,夺嫡之争,张家避无可避……彼此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啊。可是,那闵王也不是什么好对付的无能之辈,真论起来,虽x子急躁,气量不雅,行事却也颇有手段,不是那么容易对付的。”

“你看。”张宗正将。写完封好,印上火漆,“随邸报走。”

俩人正屋里说着话,却见院外月洞门处停了一盏灯火,连云正压低了声音与人说话。

过得一会儿,连云行至廊前阶下,“十五爷,刚刚长顺回话,今日门上未见有人送书册来。”

张宗正嗯了声,“知道了。”

春来转脸看向张宗正,见他面上无波无澜,不见多余情绪。春来毕竟与他打小一处长大,知他向来是喜怒不显于se的人。

便轻笑一声道:“那董家姑娘生得倒是好模样,只是有些小脾x,要不关照关照她?”

“怎么十一嫂找我说董家姑娘,你们也在说董家姑娘,这董家姑娘是个什么凤凰眼珠子,这一个个的都惦记着?”说话那人风风火火,随着声落,已然走进书房。

那人眉目和张宗正有七八分相似,也是器宇不凡的美男子,行止却很有些昂扬不羁。进来便朝房中的一张挂灯椅上一座,身子舒坦地往后一仰,手臂懒散地搭在扶手上,没个正形。

“袁春来,跟着老十五出息了,回来也不去十四哥哥那里叙旧。”那人有些不满地用手指点了点春来。

春来笑道,“十四哥冤枉si表弟了,我这席不暇暖的还没顾上歇一脚呢,明儿又要随司宪去通州了。再说,十四哥也忙,我们不一定碰得上啊……”

“十四哥来是找春来叙旧的?”张宗正打断了袁春来的话。

“当然不是。”张宗邕笑得眉眼直颤,“军帑不够花销了,找你的,来找司宪化缘来了。”

张宗邕读书没他弟弟张宗正厉害。跟前的这位,打小便是惊才绝yan的角se,十八岁便已是钦点的状元了,而他是二十五岁才中的进士。本来在湖州府的下头某个县里做个七品县官,两年后主动申请转去兵防。之所以转而混去武行与武夫为伍,除了从小ai武外,还有便是本朝重文轻武,进士出身的带兵更容易晋升罢了。

张宗正好看的眉尖一挑,睨了他一眼,“你每个月都找花头,打着军帑不够的名头多吃多占,都指挥使傅胄这月又少拨款给你了?下次遇到他,我总得要跟他讨个说法,怎么总是苛刻下面军帑。”

张宗邕知他说笑,“傅胄确实……通州守备严复之也私下跟我抱怨过几次了。嗳,司宪,你也心疼下你哥哥,现下广陵虽无战事,可广陵地界还有不少水匪流寇要剿吧,要打造新战船,老旧战船也要修……”

张宗正听他胡掰就头疼,“这月不行,下头各府的税赋都尚未收齐呢,前线等着用,我从哪里能挪出多的拨给你?”

“多少给点就行,要不手下那帮猴崽子要闹兵变的……”

“你张宗邕带兵出了名的狠毒辣手,手段高明,手下还敢闹兵变?”张宗正听了好气又好笑,“怕是你外头又闹出什么亏空需要银钱去填窟窿罢了。”

“小十五你冤枉哥哥了!”张宗邕被人点到痛处,一点不脸疼,仍旧嬉皮笑脸的,“我这不是在为司宪收那些金石典籍吗,不掏点茶钱洒洒,别人肯放手?”

张宗正早知晓他的花头,也不理他,“春来,董家姑娘既然不肯将书送过来,你看着办就是了,总得要她长点记x。”

春来应声是,张宗邕却慢悠悠接口道:“你们说的董家,也是城西董家书坊吗?”

春来点头道:“是啊。”

张宗邕道:“他家出事了,儿子小姑娘今儿都被我下帖子叫衙门抓了,你那书想来肯定是送不了了。”

张宗正问:“十一嫂叫抓的?”

“是啊,她说董家不识抬举,傻哥儿要娶他家小姑娘,董家还作势不答应,叫给点眼药他上上。”

“既以后要做张家妇,那给点教训,动静不要太大。”

“知道,你十四哥做事滴水不漏,已经特意吩咐底下了,只叫吓唬吓唬他们,不叫动一根手指头的。”

“春来,让范先生、陈先生明日卯中时分在安家桥渡口上船,随行去通州。”

“是。”

牢房昏暗cha0sh,借着牢外悬于木柱上的微弱烛光,可见地上乱七八糟铺了些g草,有几处黑乎乎的,不晓得是血迹还是其它hui物,斑斑驳驳、深深浅浅的,已经看不出原先的颜se。

牢里狭小气闷,空气里漂浮着令人作呕的腐烂朽恶的腥臭气息。

秋韵x1了x1鼻子,抬手抹去腮上挂着的泪,双臂交于x前攀紧双肩,垂首曲腿,雏鸟般蜷成小小的一团窝在牢房一隅。

这里y森寒冷,那冷意竟是能钻人骨缝一般。秋韵又冷又惧,心里还泛着恶心。她这一路上不知被姓樊的吃了多少豆腐,手腕上还留有被他抓握的指痕。x部也还疼着,那人不知轻重地抓捏,不用脱衣,秋韵也知道上面应该是青紫一片了。

幸好也就仅于此了,秋韵暗暗舒了口气。

“姑娘是为着什么被抓进来的啊?”这牢里还关着另一位妇人,这会儿悄悄挪到她身边坐下,语调甚是关心。

秋韵摇摇头,没有答话,却被她触到伤心处,泪水又泉涌而出。

牢里虽是光线不明,但秋韵被送进来的时候,妇人已经见过她的模样,知道是个生得极美的小娘子。

妇人嗳了一声,挨近了秋韵道:“有啥说不得的?”

秋韵头抵膝头,一时心灰意冷,默默淌泪,只是不想搭话。

那妇人不见秋韵吱声,便不再问,自顾絮叨,“我都被关进来三天了,也没啥大事就被抓进来……”

“就那日去东市口南货铺子买蜡烛,明明跟他家买了六根,却少了我一根赖着不认。我自是不肯,跟他家起了争执,两下还撕扯了几下。却也倒霉,碰上巡街的皂役,俩人都被抓了关进来……”

“进来那禁子婆就跟我要‘发油钱’,我已经叫人送信给家里了,却不知道为何三天了,还不见家里人来。我天天盼着家里来人,就是不来。我婆婆小姑不喜我……相公又耳根子软……唉,莫不是不要我了。”

秋韵沉浸在自己的悲伤里,那妇人叽叽咕咕的唠叨,她也没听入耳多少。一时在想董大妇在家不知怎样了,一时又在想自家书坊以后不晓得还开不开得,哥哥董泛被收在男监也不知道身子能不能撑得住……

那妇人喋喋不休,见秋韵始终不答言,便失了说话兴致,起身挪到别处去了。牢房里便静默下来,一会儿,那妇人卧下身子,倒头便睡。

时间不知过去了多久,久到秋韵已经流g了眼泪。她昨夜没睡好,虽起得晚,却夜梦连连,醒来便一直浑噩,头脑沉重。方才又受了惊吓,这会儿坐在墙角竟也昏昏睡去。

方入梦,却被牢禁婆子的大嗓门和嗦嗦啦啦的金属碰撞声给吵醒了。

只听得牢禁婆子正在训斥那妇人,“已许了你三日了,你家里竟还没人送钱来,却不能坏了规矩,我们也等着开张呢。”

妇人慌得跪下,道:“婆婆开恩,再容我一日罢,我这个样子已是要si了的,禁不起打。”

那婆子骂道:“放p的话,你求一日他求一日,求了去也不顶用,倒叫我们喝风?今日万不能这么就过去,一顿打免不了的。”

妇人哭道:“这一打起来,实实的活不成了。求婆婆积y骘罢。”

婆子喝道:“哪里来的鬼话,朝廷的王法,积甚么y骘?你一个钱也没有,还说甚么废话?且跟我走吧。”

妇人磨磨蹭蹭,抱着牢禁婆子不撒手,只哭着求饶。

那婆子道:“你既没钱,也不想挨打,我倒是有个活路指给你,你是个伶俐的就该晓得轻重依了我。”

那妇人哭道:“还求婆婆指个活路。”

婆子道:“既如此说,我便给你指条路,只你若不听,我也没办法了,横竖你自找苦头。

妇人赶紧磕头,“婆婆是大善人,还请直说,莫敢不听的。”

那婆子放低了声音:“我一人是做不得主的,要不你将男监的几个禁子老爷服侍好了,说不得就少了一顿打。”

那妇人又怎不懂什么是服侍禁子老爷?一时如呆住,瘫坐地上,吱唔半天没说出名堂。

婆子凶道:“刚你还说莫敢不听,现在又摆出这副不si不活的si样儿!几个禁子老爷都一表人物,难道还委屈了你不成!你再不答应,我也不跟你磨嘴皮子,就送去一顿打吧。”

那妇人见婆子凶相,又是害怕又是没法,只得哭着应了。

婆子将她领到隔壁房里,打来水让她擦洗了一番。擦洗完,让她坐到里身一条半人高的长条木桌上等着,自己便出去了。

出了nv监,见nv监门口四个男监的禁子正伸长了脖子在等她,其中一个问,“钱婆子,安排得怎样了?”

那婆子笑得脸上菊花盛开:“我办事你们还有甚不放心的?里头都安排妥当了,胡班头,老规矩……别忘了啊,呵呵。”

那人答道:“老六去叫人去了,一会儿还有三四十人你给安排进来,好处自然少不了你的。”

钱婆子唬了一跳,“咋这么多人?胡四海……胡班头,这不成,别ga0出人命来。”

胡四海豹眼一横道:“废的什么话?靠山吃山,靠水吃水,g我们这行的不指着这些人来钱,还指着大风刮来钱?往日里的好处也没见你少拿,这会儿装的什么菩萨!你只管坐着收钱便是,出了人命自有爷兜着呢!”

钱婆子便不再吭声。

作者有话说:下章上r0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