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熹·长安回望绣成堆3(1/2)

“生我介弟,时作贤王……”

翚鸟啼枝的玉帔坠点在空中,赵熹坐在母亲手下的小椅子上,低头查看制书副本:“朕敦手足之爱,推典策之荣,庶少申于陟屺,是用进位四妃之次……贤妃吗?”

他将制书直接翻到后面,果然写着“可进位贤妃”的字样及皇帝花押一枚。抬起头时,母亲正含蓄、肯定地对他笑了:“官家说你救国于难,我教子有方,封我作了贤妃,这是誊的制书副本,让我带来给你看,明天就发到外廷去了。”

发到外廷,公告天下,载入史册。

赵熹看着这片纸开心:“姐姐,你做贤妃了!”

贤妃虽然是四妃之末,但也是正一品,是仅次于皇后之下的内命妇官爵。

做贤妃,代表她会有自己的绫旨、头批,对家人的封赏赐诰,是极盛的荣耀。不知怎么着赵熹想起他成年出府的那天,韦氏还是婕妤,因为儿子是主角,才被特许坐在乔贵妃旁边,看着他在庭中舞剑,那是母亲罕见的盛装。

再往前,他被带着到乔贵妃的披香阁去,一坐一赖就是一个下午,其实韦氏没有说过,但赵熹无师自通地知道,要去哄襁褓里的十三哥玩,宫里人说他们母子不要脸,那又怎么样呢?乔娘子是父亲的宠妃,也是母亲和他的贵人,他们陪伴乔贵妃,给予情绪价值,乔贵妃是个好人,会帮助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存之道。

郡君、才人、婕妤、婉容、贤妃……如梦一样的,韦氏爱抚着赵熹的头发:“是,姐姐做贤妃了,是你带给姐姐的荣耀。官家又奏请你爹爹,叫我在你邸中安受奉养。”

赵熹大喜过望,这显然是赵煊给他的好处,只是这好处太大、太意外,他俩一起笑,满堂的侍从都下拜贺喜,称贺喜娘子、大王。

在如潮声浪中,韦氏对他眨眨眼,赵熹读懂了她的暗示,于是叫余容开库房为他们颁发赏钱以表同喜,又命他们都离开。

空气中的每一粒尘沙都在欢喜雀跃,跳浮在呼吸之间,赵熹凝视着母亲仍然姣好清秀的面容,珍珠花钿点在面靥上,闪闪灵动的金凤从口中衔出一颗明珠,一切都是正一品妃位的盛装。

可她脸上的笑容却略略减少,取而代之的一点轻愁,这一点细微变化立刻被赵熹捕捉了:“咱们母子一年未见,今日久别重逢,又是进位归养大喜,姐姐怎么忽然不乐?”

韦妃叹一口气:“你再看一遍那制书。”

这制书是副本,自然没什么好珍惜的,赵熹又从头仔仔细细看了一遍,并没有发现什么蹊跷:“我奉命出使金营,官家因此册封姐姐做贤妃,这不是常事吗?”

国朝嫔妃进位艰难,且大多与儿女有关。韦氏当才人,是因为怀了赵熹;封婕妤,是生了赵熹;做婉容,是赵熹出阁开府,如今受封贤妃,也是因为赵熹有功,这都是顺理成章的事。

韦氏见他不明白:“我是你爹爹的嫔妃,如今你爹爹仍在,册封我的旨意不该由他下达吗?即使是官家赐恩,也该说是奉他的旨意,可为什么翻来覆去的都是说我为官家生了个好弟弟,而不是为你爹爹生了个好儿子?”

她这么一说,赵熹倒愣住了,仔细回看那一篇旨意,什么“母由子贵”“生我介弟”“兄弟之助”“手足之亲”,一个持盈也没有提到,可他也是持盈的儿子,可持盈正在延福宫里坐着呢!

“当时我随你爹爹南下,跟在你乔姐姐船上,到地方休息时你却不见了人影,我急得问了半天,七哥才告诉我你走到中间晕船,先回去了。若早知你回去以后要被送到金营去议和,我宁可你吐晕在船上。”

赵熹沉默着。

“在南方的时候,我害怕极了,行宫里没有东京的消息,我也不知你怎么样了,唯恐哪天东京城坡……你爹爹后来也不和我们待在一处,童道夫又带兵来,那些大兵都是西北人,离开家来到东南,很躁动,到处抢劫,你爹爹只能拿钱去赏赐他们,以防他们哗变,又都是嘴,要吃饭,为了镇压他们,只能把前去东京勤王的兵拦住,又截了漕运,当时都说你爹爹要复辟,我心想,他们父子争斗起来,我们娘俩难道不是天各一方?好在你爹爹最后还是回来了,我们母子也终能相见。”

赵熹在心里感叹,父亲去东南躲灾倒是没什么,皇帝送他出门的时候还陪了五百人呢。可是调来童道夫的西北军,这意义就不同往常了,虽说为了保全自身性命,截粮纲、止勤王都情有可原,但话又说回来,心里怎么想的谁知道呢?只能看你做了什么,父亲做的哪一件不是复辟的事?还把三哥赵焕一起带到了南方。

可做了这么多过分的事后,他竟然还回来了。

“叫你爹爹回来时,本来都说得好好的,从此住在龙德宫安享奉养,可进城的时候忽然把他旁边的内侍都隔离开来,连陈大官也不知道去了哪里。刚进城的时候,我们先入住龙德宫,又将你爹爹接去紫宸殿接受百官行礼,可后来又说你爹爹喝酒头痛,睡在了延福宫,结果就再也没有回来。即使你郑娘娘去问,官家也说你爹爹病了不见人。你爹爹不住龙德宫,你们几个儿女连朝见也没办法,都从南方回来三四个月了,我还没能见你一面。

今日我原本和你乔姐姐在宫中聊天,谭世绩忽然以你爹爹名义宣召我去延福宫受封,可我到了延福宫,只在外头隔帘子和你爹爹遥遥见了一面,他都不知道我为何要来,我刚说了两句缘由,就被带去福宁殿见官家了。”

怪不得韦氏穿着盛装,原来是去谢恩。父兄之间的不和赵熹早已知之,方在壮年的太上皇和刚刚继位的皇帝,臣子的血已经是最好润滑剂了,总不能让他们中的一个牺牲吧?

赵熹只是觉得很奇怪,他一贯以为父母感情不深:“姐姐勿忧,再怎么说,爹爹、大哥也是父子,岂会久有隔阂?”

韦氏苦笑道:“说了这么多,你还是没有听懂我的话!你爹爹当政二十年,又是官家亲生父亲,岂会出事,又哪里轮得到我来忧心?我只关心一个你罢了。”

赵熹不解:“关心我?”

韦氏惨然:“人家说皇帝是‘孤家寡人’,这话半点不假,坐上去以后就要面目全非。你爹爹还在王府时,与你显恭娘娘恩爱情好,可一登大位就夫妻情薄,以至于显恭娘娘含恨而逝。你大哥在东宫,以敦厚仁孝闻达天下,登上大位以后,软禁生父也是毫不手软、步步为营——他们父子相争,小九,你何必掺和进去?”

两行泪从她眼睛上滑落,赵熹轻轻揩掉,韦氏见他不说话,只道:“你几个成年兄弟中,以我的位份最低、生育最少,你乔姐姐都没有搬出去的动静,怎么官家单单赐恩给我,还给我册封,这不是把你归拢于他麾下吗?你不要看他现在做着皇帝——”

“但你爹爹还不老,哪里是砧板上任人宰割的鱼肉?你现在这样向着官家,若将来事情有反覆,你爹爹复位,怎么看你?咱们只要安安静静的过日子就好。”

如果将来持盈复辟,必然会将赵熹当成赵煊的党羽炮灰。

国朝亲王本就没有实权,好也是一天,坏也是一天,为什么要去掺和父兄间的争执?贤妃怎么样,太傅又怎么样,这些都是沙一样的轻飘飘的荣誉,皇帝会把实权下放吗?

赵熹告诉母亲:“是我自己请命去金营的。”

韦氏睁大了眼睛:“什么?你知不知道——”

赵熹仰脸:“我知道。官家开始叫的是五哥,还是我自己去争取,替他出使的。”

现在轮到韦氏不说话了。

“姐姐想说危险,又想说我身上有秘密,不能去军营,是不是?‘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富贵险中求。’若是无痛无灾的好事,自然有的是人抢破头去,怎么轮得到我?”

韦氏喃喃道:“是我没用,从小就让你……”

赵熹为什么要代替赵炳,她猜也猜出来了。

可赵熹并不在乎,在空无一人的厅堂里他感到很快乐,面对母亲,永远和他绑在一起的母亲,他终于可以说出自己。

“事实上,我在金营的时候,官家还派人来刺杀完颜宗望。刺杀如果成功,必然能够扬我国威、逆转战局,可我的性命恐怕也难保。但不要紧,我回来了。姐姐刚才说,我有这么多个成年兄弟,如果我不拼这么一回,按照正常程序来,我们母子什么时候才可以相见?”

持盈就算对孩子们尽量一视同仁,平常也是给足了钱财待遇,可他有这么多的孩子,五指尚且有长短,赵熹只是其中不显眼的一个。他前有太子赵煊,后有爱子赵焕,鲁莽的五哥赵炳最让他忧心,七哥赵烁温柔孝顺最让他宽心,六哥赵焜是早逝的明达皇后长子,他怎么会不照顾好?

“显恭娘娘只生了大哥与二姐,可二姐被爹爹下嫁给了蔡候,蔡候在金营生死不明,蔡家满门被大哥流放赐死,二姐为此早有怨言,不再进宫。大哥身边再没有别的兄弟姐妹,他和爹爹闹得僵硬,必然要一个兄弟来彰显仁德,这个人为什么不能是我?”

“做爹爹的儿子,我只能是其中一个;做大哥的手足,我是,上面雕刻九龙,印章底部涂满了朱砂的红泥,一点点血色溅到白玉上:“好看吗?”

承休延福,亿永无极。

赵熹说不出话来,湿漉漉的朱砂印到了他脸颊上,被乌珠的手抹开、涂匀。

外面忽然传来了两道稚嫩的女声。

“阿爹!”“阿爹!”

大门打开,两个女孩穿着一模一样的衣服,梳着一模一样的辫子,金铃缀在辫发里叮铃叮铃地响,一个高一个矮,一左一右地围住乌珠。

“怎么了?”他蹲在地上,左右看看两个女儿,“哟,老二怎么哭了?”

小女儿习捻只哭着不说话,大女儿蒲勒说:“迪古乃哥哥带着一个叫撒合辇的人过来,他说您曾经对着太祖皇帝发誓,会把女儿嫁给纥石烈的儿子,也就是他,对吗?可撒合辇看不起我们。”

习捻哭着大喊:“我讨厌撒合辇!我也讨厌迪古乃哥哥,我再也不要和他一起玩了!”她又推了一把乌珠:“你要把我嫁给这样的混蛋,我也讨厌你!”

乌珠被她一把推倒在地上,成了个四脚朝天的乌龟,但他脾气很好,拍拍屁股站起来,在地上重新蹲住:“我没说过这句话,是迪古乃这臭小子乱放屁,你把他叫过来和我对质!”

习捻哭出了一串鼻涕泡:“你等着!”她跑出去大喊:“迪古乃哥哥!迪古乃哥哥!我阿爹叫你——”

细碎的,叮当当的铃声里,他问蒲勒:“撒合辇和你们说什么了?”

蒲勒回答他:“他说我们的母亲并不是女真贵种,而是一个不知名姓的汉人,因此怀疑我们的血统。他说您应该娶一名贵族女子来教导我们,不要让我们学的像汉人那样。迪古乃哥哥已经说过他了,但习捻还是很伤心。”

她还太小了,说完这句话以后,她很紧张地看向乌珠。

父亲会再娶一个贵族女子吗?新的妈妈进来,会有新的孩子,那她和习捻怎么办呢?她经常生病,习捻脾气很大,父亲没有儿子。

乌珠说:“我现在这么厉害,再来个人来沾我的光干嘛?除非是我的女婿,你们两个人的丈夫。”他掏出一把匕首交给蒲勒:“去告诉撒合辇,不许他再说这样的话,如果他再说,你就捅死他。”

蒲勒接过匕首:“可是他比我高,比我壮,如果反抗,我打不过他。”

乌珠说:“这是我的匕首,他不敢反抗。”

细碎的铃声又响起来,过了一会儿,乌珠从地上站起来,来到了赵熹面前。

冰雕一动不动。

他用一种很失望的语气说:“你看,你真给她们丢脸。”

赵熹想要努力地动一动,转移一下视线,可他被冻住了,什么动作都做不了,铃铛在他耳边缓缓炸响。

撒合辇、迪古乃,这些人都是谁,怎么敢嫌弃他的女儿?他的女儿!他的女儿怎么在乌珠这里?

他为什么会给女儿丢脸?

“我!”他从牙缝里挤出声音,却发现自己忽然可以说话了,“我是天子的弟弟,大宋的亲王,是你们——”

你们不过是东夷小族,竟然敢嫌弃我的女儿!

“宋朝?”乌珠歪了歪头,他的指腹抚摸过赵熹的脸颊,“这世上哪里还有宋朝?”

什么?什么??

惊雷炸开,赵熹看向面前那尊日日和他相对的水月观音。

在祂慈悲的眼神中,他想起来自己在天池想要恳求乌珠什么,他想回到他的国家,结果自己成了一尊塑像,被束缚在宝阁之上。

一件精美的战利品,值得收藏。

金箔脱落,冰雪脱落。

他大喊:“不可能!!”

山峦回唱中,一道焦急的女声传进来:“醒了,醒了,不用灌了,快去请贤妃娘子!”

赵熹猛然睁开眼睛。

竹簟被换成了绵软的床铺,一切都被捂得密不透风,他感觉自己额头上密密麻麻的全是汗,余容抱起他,往他的嘴里一点点灌红枣米粥,他吃不下去,牙关被勉强敲开,但牙不会动。

米粥滚过喉咙的时候,漫过他的五脏六腑,知觉慢慢恢复过来,他在吞咽的间隙,握住余容的手臂:“孩子、小孩子!”

余容连忙道:“把两个姐姐抱来!”立刻有人应声而去,余容把粥放到一边,抱着他拍哄:“奶妈抱下去喝奶了,是两个女孩子,长得又白又漂亮,眼睛大大的……你多喝点水,都昏过去一天了。”

那点金铃声从赵熹耳边渐渐消失,两个襁褓很快被抱到赵熹面前。

明明是刚出生的孩子,大小却特别不一样,一个襁褓明显被盈满了,喜气洋洋的,她的奶妈也更得意,抱着往前:“这是大姐姐。”

赵熹倾身过去看,大红襁褓把衬得小婴孩白生生,望着赵熹就咯咯地笑,赵熹摸摸她的脸颊,又看向另一个。

另一个襁褓则小得多,奶妈也抱着上前,赵熹看见她瘦瘦小小的裹在里面,头发稀疏,像小猫一样微弱地啜泣着。

见他面色不好,余容安慰道:“二姐养养就好了,喝奶还是有力气的。”

赵熹摸了摸襁褓,感受到上面的料子不一样,小女儿的要明显差很多。余容见他色变,解释道:“不成想有两个姐姐,仓促间没有预备。小孩儿襁褓难做,要水洗过几遍的才好,已经在浆洗了,先拿了别人的顶一顶。”

赵熹早产是意外,襁褓也只准备好了一套打样子,因为还有一个月才生,害怕染了外面的脏尘不干净。可谁能想到他不仅早产,还生了双胞胎,只能先拿了奶娘的顶一顶,用的料子自然就有区别。

赵熹没说话,把襁褓扒开,两个女儿被他弄得哇哇大哭起来。

“九哥!”

在一片哭声中,赵熹忍着下体的疼痛,把瘦小的放在了好的襁褓里,把健康的放在了稍次一点的襁褓里,也许是感受到了姐姐残余的体温,小女儿停止了猫叫似的抽泣。

余容的神色有些难明。

虽说孩子是自己生的,最好是一个都不少,可小孩夭折实在是很正常的事情,所有人的第一反应肯定是保住那个更健康的,好的、舒服的襁褓当然要给健康的用。不然两个都出事,那真是哭也来不及。

赵熹哑着嗓子,指着躺在襁褓里的瘦弱婴孩:“她是大姐。”又指一指健康的:“她是二姐。”

这话让他用尽了力气,挥挥手,叫奶妈抱着孩子离开了,在余容怀里,他低低道:“我不能偏心。”不能看她是个病孩子就不要她,要叫她做长女,要让她更重要。

余容低低“嗯”了一声,又一点点喂他喝水:“贤妃娘子到观中为你祈福了,马上就赶回来。”

赵熹微微点了点头,凑近她耳边:“太原……”

太原怎么样了?

余容显然不知危亡,皱起眉毛:“康履不知轻重,把你害成这样,娘子已经发落过他了。”

如果不是这两天到御前去的时候经常有人在那里议事,赵煊偶尔叫他在屏风后等一等,让他听几耳朵,恐怕他也不知太原是何等的重要,更不要说余容了。

大部分人一辈子都没有离开过自己出生的地方。

他无心和余容解释,也害怕说出这个事实:太原没了,一切几乎都完了。

他用自己的角度揣测赵煊此刻的想法,如果他是赵煊,他会怎么办?太原城固若磐石,守城的时候尚且守不住,现在金军入驻,夺回太原肯定是天方夜谭。

宗望所率领的东路军一直是汴梁的最大威胁,但上一次他孤军深入,等到各地勤王师到达,围也能围死他,这也是他为什么被劫营刺杀还和赵煊尽释前嫌;可太原破,宗翰所率领的西路军不仅能和他们会合,还能遏制住入蜀的要道,两军会师,声势必然比上次更浩荡,勤王军也必然被阻塞。

如果他是赵煊,他就跑。

可跑到哪里去?赵熹迅速在脑子里算了一遍,蜀地要道被切断,西京漕运不发达,一围城就得断粮,大名府、应天府虽然设施齐全,但跑了和没跑没差别;再往南,去长江还是洞庭湖?还是南阳?

赵煊的声音响起来:“没有地方比汴梁更好。”

每个地方都有缺点,可也没有那个地方比汴梁更危险,整个朝廷都在汴梁,要是被他们围住就完了。

赵煊要跑绝对不等人,如同持盈上次那样,揣上什么是什么,而且和持盈那次留太子留守不一样,赵煊的儿子赵谌才四五岁,他这次要是走,十几年内绝不会回来,因此带再多首饰、衣服都是身外之物。

他压低了声音:“把常穿的衣服都缝上密袋,往里放金珠。”

只要跟着赵煊安全到达目的地才是最要紧的,万一路上慢一步,和大部队失散,身上必须带着钱才是最必要的,六哥赵焜之前就和他说过,在南方的时候他的马忽然病了,和大部队离散,只能在当地官衙住下,最后第一个回到汴京——要是天子逃难,各地官衙估计都要瘫痪,靠身份没用,得靠钱。

余容一听他言下之意,立刻吓跳起来,赵熹又哑哑道:“两个姐姐的玉牌赶紧打好。”

婴儿不会说话,所以要凭证。

吩咐完这些以后,赵熹头大如斗,也许逃跑就在这几天,可他——下体的疼痛一点点漫上来。他原本满脑子都是逃跑,吩咐完事情以后神经一松,竟痛得跌回枕头上。

他这样子怎么跑?做马车吗?要遇见一点意外,走都走不了:“我要好起来、我要好起来——”

余容的手从腋下穿过,抱起他的上身:“只要多下地走走就好了,来,我扶着你。”

赵熹再高,满打满算也不过十七岁,且瘦,身量并不压人,余容将他扶到坐正,刚要叫他适应适应再站起来,可赵熹并不等待,撑着余容的肩膀,一秒钟也没停歇,“唰”一下就咬牙站了起来。

“嘶!”

下体的疼痛像一千根针在扎,他感到他是一个婴儿。肌肉没有萎缩,可如同摆设,让骨头去磨损他的皮肤,叫嚣着抠开一块无形的、

巨大无比的血痂,黑红的颜色晕在他眼前。

余容尖叫道:“慢慢来、先坐着,先坐着!”

赵熹没有坐,他木头似的站了一会儿,抓着余容的胳膊,往前挪一步,又挪一步,他觉得走了好远好远,可床还在身后,只要一屁股就又能坐回去。

“到屏风后面去。”赵熹说,“我要、我要……”

屏风后有一个简易的,夜里出恭用的盂壶,赵熹扶着旁边的木架,摆出要尿的姿势,并罕见地叫余容出去。

本章节未完,点击这里继续阅读下一页(1/2)